前不久联想手机电池爆炸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查明事故原因是杂牌电池所致。近两年来,手机电池爆炸事件屡见不鲜,一不小心手机就可能成为身边的“炸弹”。专家表示,除了使用者操作不当外,此类“悲剧”不断上演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电池行业缺乏必要的规范。
手机变“炸弹”事件频发
一部4月初新买的手机,没想到却成了身边的炸弹。据《法制晚报》报道,4月19日晚,一部手机发生爆炸,致一名年轻女孩腿部和手部烧伤。据了解,事故真相已查明,是该女孩另外购买的杂牌电池超长充电所致。
此前全国各地就有多起手机爆炸事件发生,且原因大多和手机电池有关。据金山电池医生最近发布的《移动设备电池白皮书》显示,2012年2月,佛山一名女子裤袋内的手机突然爆炸,手机分成3块:后盖右下侧被融化成一团,电池膨胀变形到型号、生产商等一切文字信息都已不见,主机烧糊变形散发臭味。更早的有去年发生多起iPhone 4手机因电池问题爆炸事件。有专业人士称,电池爆炸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使用了伪劣产品。
一般引起手机电池爆炸的主要是电芯,电池电芯的正负两极需要用一层隔热膜包住,并且有辅助的保护电路来提高安全性。如电池设计不合理或者是生产厂家偷工减料,比如采用的隔热膜耐热性能不过关,或根本就没有设置保护电路,电池在过度充放电或是受到外部高温的影响,就容易发生短路,从而冲破外壳发生爆炸。杂牌手机电池生产商缺乏必要的监督和严格的生产流程,更易出现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购买原装电池就不会发生爆炸。电池被过充或被置于低温环境下充电,将致使正极反应的锂离子数量多于负极材料能够吸纳的数量,导致正负极接触发生短路,亦可引起爆炸。此外,电池处于过高的温度,或者对其进行激烈的钝击以及挤压,都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发生内部短路,严重的可能引起爆炸。
手机电池市场乱象丛生
手机电池爆炸事件不断上演,给整个手机行业敲响了警钟。厂家及消费者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相对淡薄,仿冒、造假、制假市场泛滥,相对适用的手机电池行业标准尚未出台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当前手机电池市场的真实写照。
由于手机生产厂家生产的原装手机电池一般价格较高,消费者图便宜更倾向于杂牌电池,这就为质量低劣的低价电池打开了市场。目前市面上存在不少质量不过关的高仿电池,这些电池大多是由小作坊或没有资质的小工厂生产,与原装电池外观极为相似,可所用的原材料却是伪劣产品,所以这些高仿电池大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更有甚者,在强大需求面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一种“现场制作电池”的流动商贩。据悉,现场制作电池目前颇有市场,产品大多数卖给了进城打工人员。提供电池设备的厂商表示,现在手机更新换代太快,导致后续市场上的电池无法供应,现场制做只要购买一台微电脑、点焊机和一套电池芯,就能制作各种型号的电池。
不过,在这些手机电池爆炸事件的背后,消费者的表现往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消费者在发觉购买了假冒电池后,多半由于维权意识淡薄,或者相对物贱而懒得举报,甚至一些人明知故买。另外,由于感觉投诉难有结果,不少人放弃投诉。即使有个别消费者投诉,法律制裁也是相当轻微。
乱象凸显监管缺位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丰富的手机功能必然将加大手机的耗电量,一个手机配置两个电池甚至三个电池都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了。由此可见,一个巨大的手机电池产业已经形成。然而,规范行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却拖了后腿。
据媒体报道,2007年,原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开始酝酿出台手机电池统一标准。然而,时至今日,统一手机电池标准仍未有实际进展。有电信业专家曾提出将手机电池像干电池那样进行标准分类的方法,但因手机型号繁多,标准推行起来难度极大,这个方案最终不了了之。
手机电池行业除缺少必要的统一标准外,还缺少一个规范商家行为的规定。如目前许多经销商的促销活动,都是买一部手机配送两块电池的,其中一块是原装,另一块是其他品牌或冒牌电池。在这方面,国家还没有政策监管到位。
对此,专家提议,为安全起见,应尽量使用原装电池。安全使用锂电池应该注意使用质量过硬的合格锂离子电池、使用合格配套的锂电池充电器、尽量避免使用手机万能充电器,如果允许的话,尽量购买安全系数高的聚合物锂电池。
对消费者而言,除了要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电池外,在使用上还需记住“五个不要”:不要随意改装手机;不要将电池放在高温环境下;不要使用破损的电池;不要长时间用手机通话,长时间通话会造成手机电池、电路及听筒发热,如果用的是伪劣电池,极易引发爆炸;不要在充电时使用手机,因为充电时手机电池会产生热量,使手机上的功能会加剧热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