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哈德逊飞机失事事件、汶川地震、动车事故等等新闻事件,大部分都是最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的。在中国,新闻事件都是最开始在社交媒体曝光,然后新闻媒体跟进,这种传播模式几乎是固定的。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交媒体环境下人人皆媒体事事皆新闻,不需要强大的媒体资源渠道资源,只要有有网络能打字,每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就是一个媒体。同时,由于硬件的发展,社交媒体能够很好的进入人们的碎片时间,而其快速全面的特性让人欲罢不能,越来越多的人将社交媒体作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
根据国外某机构的调查数据,50%的人通过网络获取新闻,46%的人每周在网上获取新闻达三次,在所有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中,社交媒体在电视和报纸之后,以27.8%的比例排第三,仅比报纸少一个百分点。而整个对整个产业来说,2012年网络新闻产值首次超过印刷媒体。
社交媒体的支持者认为,社交媒体具有时效性、传播快速、具有自媒体属性、便捷性等特点。但同时也有反对者认为社交媒体存在字数限制、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新闻独立性被弱化、缺乏普遍的新闻道德约束等方面存在问题。另外,由于用户在社交媒体中获取的信息量大,社交媒体中用户都有严重的遗忘症,某一天内的热点,很可能第二天就会被遗忘,对此,韩寒也不免发出感叹,“你那都是过气的事了”。
其中,最值得探讨的是新闻的真实性。真是是新闻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属性、追求新闻真实是社会对每个媒体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因为缺少了像传统新闻对媒体和记者在道德和法律各方面的约束,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往往存在着为求轰动而造假的邪恶基因。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上49.1%的爆炸性新闻最后都被证实是虚假的。因此,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作为内容发布者,我们在追求新闻爆炸性的同时,也要尽量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要用虚假信息哗众取宠。否则,对自己在网络上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受众,我们应该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要因为相信虚假信息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时也避免传播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