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1月22日报道称,研究人员在距今1.3亿年的鸟类羽毛化石中找到了已知最古老的β角蛋白样本。β角蛋白是一种常见的橘红色色素。
这块已灭绝始孔子鸟的化石采集自中国河北地区。目前有关多种恐龙和基干鸟的羽毛及类似羽毛的皮质特点的记录都十分翔实。
最初,与这些羽毛有关的微体被解读为微生物,即单细胞有机物。然而,如今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些微体其实是残余的色素体。色素体是动物细胞的组成部分之一,色素会在色素体中合成并储存下来。黑色素是动物体内最常见的吸光色素,也是人类肤色的决定性因素。残余色素体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恐龙和远古鸟类的颜色、行为、习性及生理机能。但色素体和微生物的大小及形状有相同之处,科学家们此前无法在羽毛化石中对两者进行区分。
这就是由中科院研究人员牵头的国际科研小组着手确定鸟类羽毛化石中存在色素体的原因所在。他们使用了多种分子和化学分析法来确定色素体。研究小组利用免疫金染色法来确定蛋白质。这是一种用于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着色技术。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了化石中有羽毛结构蛋白β角蛋白的迹象。
研究报告的通讯作者、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泮燕红说:“对挖掘出的羽毛化石的微体及相关细胞间质进行了多次独立分析。分析结果证实,这些微体实际上就是色素体。”上述发现带来一种可能性,即通过研究其他早期鸟类羽毛结构并寻找色素蛋白来了解它们的颜色。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刊登了这份研究报告。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