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乐视终于要出事了,比我预想的还早了一些。
一封贾跃亭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一篇腾讯科技的专访,暴露了乐视股价接连下跌背后的最关键问题:资金链严重吃紧。
事情颇不寻常。乐视的“主动公关”,向来都是颇多赞誉,也都一贯立竿见影拉升股价:无论是电视,还是汽车、音乐、体育和影业,每一次都引发狂欢和赞叹,人们传颂着贾跃亭的梦想,赞叹着他的格局,跟随着他的哽咽而哽咽,“伟大”、“梦想”和“远见”,是信徒们形容乐视时最常用的关键词,也是在“梦想”特别值钱的过去两年间,乐视股价一路走高的助推剂。
但就在这两天,信心突然崩塌了。贾跃亭的内部信和腾讯科技的专访,都是乐视对外的“主动公关”,但效果适得其反。往日乐视的主动公关,从电视到体育到汽车的历次“生态化反”,从来都是从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但这次失败了,贾跃亭自己揭开的乐视窘迫现状一角,一下子将乐视的股价扔到了冰水里。一旦当贾跃亭直接说出乐视面临的困境,那些信徒就不再执着于乐视的梦想,而更执着于它在颓败中颤动的股价。
在这个过程中,乐视的信徒们对这家公司信心的脆弱,可见一斑。“梦想”可鼓不可泄。被绑在火箭上的人都不愿意想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要这一秒梦想还在。而一旦梦想扯上了重挫的股价和危险的现金流,它就瞬间崩塌了。
那些外表上很high的乐视的信徒和股票持有者们,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不知恐惧为何物,另一些人不敢想象恐惧为何物——直到恐惧感降临的那一天。
他们走进了乐视温柔的良夜。而我,一直劝人们不要温柔地走进乐视的良夜。
二
在一些乐视内部对我恨之入骨的人看来,我“黑”乐视已经6年了。
2010年夏天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乐视网揭蛊》,质疑了当时的上市主体——乐视网在实际业务板块以及收入构成上的种种疑点,指出其收入构成中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金额高度接近,有资本输送的嫌疑。很快,这篇文章在互联网上被删得几乎毛都不剩,现有的一些,都是2014年之后我自己又贴出来的。
2014年7月,乐视创始人贾跃亭避居海外,在“CEO not found”的几个月,乐视的股价遭受重挫,电视盒子业务在监管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下生死一线。但贾跃亭奇迹般地挺了过来,公司没有交给其它的巨头和资本接盘。他杀了回来,开始了一个电视、手机、音乐、影业、体育、汽车和内容的七大生态“生态化反”的新宏大叙事,并且靠这个宏大叙事拉高了股价,圈到了更多的钱。
而从2014年底开始到现在,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黑”这个“生态化反”的乐视。我曾经把贾跃亭比喻成“政治动物”,我们一次次地质疑乐视的手机发布会上没有手机,汽车发布会上没有真正能开的汽车;每次贾跃亭出来颠覆世界和情不自禁“哽咽”的时候,我们都会跳出来质疑一下或者扎一下针,我们还活捉过乐视在我们的网站上刷屏留言的“水军”。当然我们因为这些行径被乐视封杀过,被乐视的亲友团们不点名地人身攻击过,被乐视的股民和信徒们诅咒过不得好死、迟早倒闭。
可是我们还是觉得,该来的迟早要来,我们等着这一天,直到它到来。在乐视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一直特别清晰,我们也从来没落井下石过,因为我们就在井底等着它呢。
三
我们之所以这么看待乐视,是因为我们有一些基本的判断:
乐视是一家昔日充分借助了权力寻租获得资本市场眷顾的公司;
在失去了权力寻租的基础后,乐视是一家靠着不断炮制话术和难以兑现的故事撬动资本,对投资人和公众有着重大误导的公司;
乐视同时也是一家把“市梦率”玩到极致,制造了巨大资产泡沫的公司。
早在乐视网2010年夏天创业板上市之时,市场对于乐视网的业务实力、收入来源和财务报告颇多质疑,而几乎质疑的声音都无法顺利通过媒体发布。个中原因,人们现在已能揣度大概。在失去庇佑并度过最艰险的半年之后,乐视构建了“七大生态”的海市蜃楼,而且押准了中国货币超发和资本市场过热的特殊历史时机,实现了一次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罕见的资本腾挪。
乐视这样的资产组合,是资本泡沫期中国A股市场的宠儿。泡沫时期的A股市场,可以容忍每卖一部手机亏损200元人民币,可以容忍没有牌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容忍永远在PPT上出现、一旦需要在公开场合亮相就在路上出车祸的“超级汽车”,可以容忍巨亏的电影制作和被全国院线紧急抵制下线排片,但不会接受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故事。乐视的故事,就是上述这些到处是bug的业务的组合,但它足够宏大,在泡沫巅峰期的A股估值体系中有足够的想象力。有着鲜明“题材股”特色的A股市场,在2014-2015年上半年最疯狂的日子里,最喜欢的就是各种概念和故事的叠加和累积——而乐视有着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数字影业、智能汽车、数字音乐和体育等等一系列热门的题材和概念,足可召唤神龙。
这只神龙叫“生态”。“生态化反”这个乐视自造的成语,成了这家公司的意识形态,对内用来反复洗脑,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深化共识,同仇敌忾。对外用来在A股市场给股民提供题材和空中楼阁的故事,通过不断地扩张“生态”,不断地“化学反应”,拉升股价,提升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乐视网旗下的智能电视、云和互联网业务是其上市公司的核心资产,但其“市梦率”主要来自旗下子公司的“生态”建设。
对以散户为主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乐视”永远是一个热门题材和热门公司,因为绝大多数顶级互联网公司在A股市场的缺席和失语,这些平日里用微信聊天、用支付宝买单,甚至用着乐视的死对头小米生产的手机的二级市场散户投资者,对时下互联网流行和热门概念的了解,反而主要来自乐视。乐视的“生态化反”在一些互联网从业者看来完全看不懂,但在那些持有乐视股票的拥趸们来看,它们是一个玫瑰色的组合。对贾跃亭主动碰瓷苹果的各种言辞和行径,有理智的人不忍与闻,但在那些相信乐视是一个“奇迹”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看来,乐视同时对标了美国苹果、特斯拉、Netflix和ESPN等那么多家公司,这是一个常人不可企及的“梦想”和伟大的雄心。
贾跃亭充分利用了人类对“不可知性”的迷信。当乐视旗下的各个控股子公司的融资规模累计过百亿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会本能地倾向乐视已经too big to fail(大到不可能失败)。一些曾经质疑乐视的人转而相信乐视,甚至成了乐视的吹鼓手。“必有过人之处”是很多人对这两年乐视和贾跃亭的评价和印象,但这些“过人之处”究竟是不是意味着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很多人选择了“宁愿相信”。当一些人质疑乐视的“生态化反”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乐视的资本堆积和腾挪游戏到底能不能玩下去的时候,总会听到这样的反问:“你怎么就知道不会成功呢?”或者“这个格局是你能理解的么?”
在过去的两年里,乐视的故事只要讲给那些愿意相信的人听就够了。这家公司深谙“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的宣传之道。把“这部手机美得令人窒息”在各种媒体上重复一千遍,就有人跟着窒息;把一个造车的PPT放一千遍,就有人似乎看到了这辆车浮现在眼前;把所有业务放在一起变成“生态”来回“化反”个几百次,就有人看到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明日帝国。乐视在美国旧金山开的“生态化反”发布会,宣称把生态带到了美国,你可以不信,美国的媒体更不信,科技记者David Ruddock写道:“比起乐视生态系统有多伟大、多令人惊叹以及多么不同,我更愿意听单调的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