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耳朵收货”,除了耳机的客观测量曲线和各种参数外,烧友们还是要多去试听,多去对比,才更有可能选择到一款自己喜欢且合适自己的耳机。今天,笔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我们试听耳机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体会的几种感觉。
1、临场感和空间感
临场感表现的是我们在听音乐时,身临其境的感觉。当耳机播放音乐,能让我们觉得自己也坐在音乐厅内,或是live现场,这说明该耳机的临场感较好。
而空间感则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音乐录制现场的空间大小。不同的房间混响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交响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就比录音棚的要长。每种音乐类型都有其适合的混响感,当音乐录制制作时选取了合适的混响感,耳机要做的就是尽量准确的表达这种感觉,从而重建出大小合适的空间感。
2、定位感
人耳接收到声音后,会由大脑构造出所聆听到的虚拟“影像”,我们称为声像。声音到达左右耳的时间不同,这是我们判断声音位置的重要依据。定位感,顾名思义,就是将声音“定在那里”。好的定位感让我们能够很快很清晰地定位到声音来自哪个方向和位置。
定位漂移的感觉就好像是夏天冒气的柏油马路,此时如果你走在路上,会感觉前方的物体都在飘动,听感上乐器的位置由于定位感不佳也会存在这种飘浮的感觉。
3、层次感
下面这张图片,从近处的云海到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加,相互之间界限分明,这就是层次感的体现。在音乐中也是这样,好的耳机就如同一位拥有优良器材和深厚功底的摄影师,无论是饱满的低音、坚实的中音还是明亮的高音,都能够一层层的予以展现。
除此之外,图中焦点只有一个(中间的山峰),无论是前景还是远景都相对模糊。因此,表达层次感时还应该能够传达主次关系。音乐中的低中高频可以看做从近到远的景色一样,在特定的时刻,只有一种声音是主角,而其他的声音则作为背景衬托,这对耳机频率响应的均衡性要求较高。
4、丰满度
我们听的音乐中大部分乐器和人声的主要发声频段都集中在低频和中频,因此,当耳机的频率响应缺乏中低频时,听起来就会觉得声音很干扁无力,缺失了它应有的厚重感。感觉上,歌手仿佛是捏着嗓子在唱歌,嗓音中原本的沙哑和胸腔的共鸣都听不出来了,觉得声音又紧又硬。
5、清晰度
而音乐的清晰度与照片的清晰度类似,好的相机或摄影手法能够让景色正确清晰的成像,照片中各种细节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样,一副好的耳机也应该能够清晰地重放音乐的细节。清晰度高的耳机,能够清楚的听到每一种乐器演奏的声音,甚至歌手的呼吸声以及吐字的唇齿音都很分明。清晰度较差的时候,就会感觉照片做了柔焦处理,声音听起来糊成一团,无法分辨谁是谁了。当耳机的低频过多,而中高频不足时,就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了。
6、明亮度
声音的明亮度主要反映了耳机的中高频表现,乐器和人声的音域虽然没这么高,但它们的泛音基本都在中高频。如果耳机的中高频缺乏,听起来音乐就好像被封闭在箱子里演奏一样,闷闷的,打不开也出不来。而好的耳机就是觉得把这个“箱子”去掉了,所有的声音都被释放出来,更加明亮,更加有穿透力。
以上讲的几点是音质品评中比较常用的几个术语,实际上对于音质的评价还有很多更加细化、覆盖更全面的术语。毕竟音质品评是一件比较主观的事情,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烧友们还是要多听多试,确定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和调音风格。
说了这么多,又有烧友要问了,应该怎么选择试听歌曲呢?笔者认为,耳机说到底是自己听的,每个人听歌的口味都不相同,所以试听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熟悉的音乐,当音乐已经烂熟于心,会更容易发现耳机的差异。当然了,笔者还是会推荐几首常用的试听曲目供大家参考选用。
试听曲目推荐蔡琴的《渡口》
这已经是各个测评中钟爱的试音曲,相信烧友们也耳熟能详了。这首歌曲全曲贯穿低沉的鼓声,可以细心感受一下鼓声的力度、鼓声是否浑浊以及鼓声的余韵,这些都能够反映耳机的低频响应。而蔡琴的声音是圆润的女中音,吐字是否清晰、唇齿音是否分明都能够体现耳机的中高频响应是否合适。
另一个经典的试音曲是老鹰乐队的《Hotel California》(现场版),这首歌曲配器丰富,跨越了较多常用频段。无论是低频的鼓声、贝斯,中频的人声、欢呼声、吉他声,还是高频的沙锤,都能在这首歌曲里听到。加上现场录音版本,烧友们可以细细体会自己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感受贝斯、吉他、歌手以及沙锤发出声音的位置,以及周围群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是否有一种环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