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再看看她是如何安排模特的位置的?
只有垂直线和平行线辅助时,我们能否看出她是如何做出了如此完美的构图?我接下来做了什么?我们能看到一些模特确实放在三分线上,但是又该如何安排她们的手臂、腿、裙子和目光呢?这就要说到动态对称了。
【这是一个根号4矩形和它的基本构建(对角线、倒线、平行线和垂直线)】
(一个根号4矩形能够再分成四个根号4矩形)
为了能精确地安排模特和构图,安妮使用了动态对称,这主要是一种精巧的网格系统。
【这是一个1.5矩形(与大多数相机屏幕相同大小)及其基本构建,而它又能恰巧被分为3个根号4矩形】
(完整的网格系统展示)
简单来说,网格系统是一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摄影构图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对角线、垂直线和平行线来帮助我们在图像中创造出节奏感和整体感。无论是油画、摄影还是雕塑,动态对称网格都对其适用。
【古希腊雕塑《拉奥孔与儿子们》运用了动力对称】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解释这个系统,但别忘了这篇文章主要目的!还是先回到三分法上吧——这个我们都被洗脑认为是真理、然而却是掺了水分的规则。
误区之3:“三分法更抓人眼球”
这显然更远离真相。如果不考虑整体关系,只简单地把主体放在三分交汇点上,这样的构图不会对你照片的韵律感有太大的帮助。
(Tavis Leaf Glover摄)
如果对格式塔心里学的另一个定律——连续性律有所了解的话,那会找到一些更能够引领观众视线、并创造出照片韵律和整体感的方法。其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就是藤蔓线。
(Tavis Leaf Glover摄)
把这样一个曲线元素融入到你的作品里,可以在画面中营造出漂
亮动感的韵律感。大师级的摄影师和画家们广泛地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这一方法。
(梵高的这幅画展现了美丽的藤蔓线)
另一个用于创造韵律感的技巧是巧合性律。这代表,边缘线,即便是被打破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连结的倾向,于是这能看似巧合地联结起各种元素,在上下或左右之间的空间中创造出韵律感。
当提到“引导线”时,你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一条可见的实线,然而并不。它也许是被分割破坏、被隐藏的线,但能像魔术一样引导我们的思维去缝补上这个裂缝,让观众主动补全了“引导线”。
(卡拉瓦乔的这幅作品说明了他是如何通过了解巧合性来隐藏他的线的)
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妮利用模特的肢体构建起来的边缘线关系。
(安妮·莱博维茨的这张照片应用了巧合性)
我们还能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布格罗这幅有着复杂构图的作品中看到这种巧合性定律的运用。
(达芬奇和布格罗的作品都展示了巧合性的运用)
误区之4:“主体不能放在中心”
首先,是谁规定了把主体放在画面中间就是不好的?为什么我们要听凭盲目地相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