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针对后PC时代产品的商机已经悄然成熟,软件与硬件的整合将成为大势所趋,而苹果在这方面拥有相当程度的领先优势,该公司也确实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机会。苹果在垂直整合上发挥得相当好,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该公司对细节的重视程度都无以复加,而且不断立意进取,为用户带来各种创新技术。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态度,使得公司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炙手可热的产品,例如iPod、iPhone、MacBook Air以及iPad。
如今,iPod基本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其他产品也相继进入成熟期,无法继续提振公司的销售业绩。
对于科技行业来说,全新的战场已经出现在了前方——人工智能已经现身于各式产品上。
继亚马逊的Echo大获成功之后,包括Facebook以及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亦摩拳擦掌,打算在此领域一显身手。苹果虽然在此方面已经牛刀小试,但来自其他对手的挑战亦不可避免。
6月13日,即将于旧金山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人们有望看到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计划。
目前而言,就苹果在下一版本软件平台上的计划,人们尚不得而知,但该公司或许会再次让世人侧目,就像他们在过往的发布会上经常做的一样。
当然,对于谷歌和Facebook在语音控制的AI以及智能聊天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言论,人们也无需太过于认真,毕竟谁也没有看到真正的东西。谷歌目前通过语音命令控制的助手并非表现得非常出色;Facebook仅仅才刚刚起步;就算亚马逊能够继续前进,其在此方面的前景也相当有限;微软的聊天机器人近期被种族主义者“教坏”的新闻恐怕大家都已经听说了。
即便如此,在人工智能崛起的黎明时期,苹果恐怕仍需熬过一段艰难岁月。该公司已经推出了一个通过语音控制、基于云端的人工智能助手——Siri,其早在5年前便已经出现在iPhone上,近来更有传言称其将会出现在Mac上。(实际上,前苹果CEO约翰·斯卡利早在1987年便提出了一个称之为Knowledge Navigator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会话助手概念,就当时公布的概念视频来看,其理念远超现今出现的各种数字助手)。
之所以对苹果在此方面的前景存在疑虑,原因有三:其一、苹果在云端服务方面的表现并不出色;其二、苹果在进一步推广Siri普及方面做得相当不够;其三、苹果在隐私保护方面有着异常坚定的决心,也因此在搜索服务或社交网络方面并无多大建树,因为就公司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而言,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不及其他竞争对手,这样便无法借助人工智能充分提供具备个性化的服务。
基于云端的服务正在逐渐显露出其重要性,苹果也提供了某些此类服务,用以进一步完善旗下各类产品的功能。这些服务的名称各异,表现也是好坏参半。
现在,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苹果产品间同步联系人信息以及日程事项一类的数据,也可以在不同设备间共享已经通过iTunes购买的歌曲,iMessage以及FaceTime服务也充分展现出了各自的魅力,吸引用户继续留在苹果生态圈中。苹果在此方面的最大举措当属其于2011年推出的称之为Siri的服务,这一基于语音控制的人工智能服务首次作为功能之一出现在了iPhone上。
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苹果就在线服务方面向人们展现除了疲弱一面,无论是MobileMe还是Ping都没能取得公司期望中的成功。基于Apple Maps提供的云端服务不但在数据方面漏洞百出,且无法与谷歌地图相提并论。当然,在经过改进之后,至少在iOS上,Apple Maps目前在受欢迎程度上终于还是超越了谷歌的应用。
iTunes Match以及iCloud Photo Library的表现也不太稳定。基于云端的Apple Music也面临各种混乱局面,难于使用。近期围绕该服务的新闻也多集中在各种误删文件上面,而非其又签下了哪些独家歌手。
直到目前,除了难于使用的iCloud Drive,苹果并未提供一项更为简单的基于云端的虚拟硬盘服务来帮助用户存储各类文档,就像Google Drive、Dropbox或是微软OneDrive所做的那样。绝大多数苹果用户恐怕并不会将自己的重要数据托付给iCloud Drive。
但是,在各种苹果推出的云端服务中,最令人失望的恐怕是目前无处不在的数字助手——Siri。在苹果买下这项技术之前,开发Siri的团队希望将其打造成为能够处理各种事务的数字助手,并且能够与多种服务整合,即便团队成员面临人手及经费方面的问题。
在被苹果收入囊中之后,Siri能够处理的事务寥寥无几,仅仅局限在播报天气、体育赛况、电影场次、餐馆信息以及控制设备功能方面。这一局面让该技术的创办人萌生退意,其后另立山头,推出了称之为“Viv”的全新人工智能服务。
去年,苹果为Siri添加了一项称之为“Proactive”(前瞻性)的功能。与Google Now类似,这一功能向用户展现最近使用过的应用、联系人、临近的商业设施情况以及若干新闻头条资讯。Proactive也能够记住最近歌曲中断播放的位置或是从电邮中识别电话号码,其同时还能够完成某些其他任务。但即便如此,Siri目前仍然没有具备充分的能力来处理各项事务,也无法完全以自然语言进行交流,而这些正是目前业界的发展方向。
此外,不同于谷歌目前的语音助手,当对Siri提出一项与上一问题相关联的问题时,其似乎无法很好地理解和处理。
在即将举办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有望针对Siri宣布激动人心的计划,甚至有可能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此项服务。实际上,有报道称,苹果正计划推出类似举措,且正在开发用于起居室的基于Siri的扬声器。
除非苹果正在着手此类工作,且能够持之以恒,否则Siri很可能在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中错失良机。
如果某家公司对于用户的情况过于了解,那么便有侵犯隐私之虞。然而,如果一家公司对用户知之甚少,那么人们难免对其能否在产品中整合具备高度实用性的人工智能功能表示怀疑。
就这一方面而言,谷歌和Facebook显然不是省油的灯,无论是用户喜爱的电影类型、工作、爱好还是家庭构成情况,恐怕都已在其掌握之中。然而,苹果在隐私保护方面的坚决态度使其无法访问用户基于云端的任何信息。基于同样的经营哲学,前不久苹果与FBI间就手机解锁问题产生了一连串广为人知的摩擦。
去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在推出Proactive功能时,苹果表示,其无需借助任何用户存储于云端的数据来让Siri变得更加聪明,仅需利用手机上的本地数据即可。
这一设想也许可行,但仍然值得怀疑,毕竟仅靠手机上那些局限的数据,Siri似乎无法处理各种现实世界中的复杂事务。而且,大多数用户目前都选择在云端存储各类音乐、照片及电邮,这进一步限制了苹果施展的空间。
如果用户希望Facebook或谷歌推荐一家餐厅,在给出的信息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谷歌或许能够从用户过往的口味及可接受的价位出发,对结果进行筛选。对于Facebook来说,他们可以从用户过往点赞的帖子或朋友圈的留言中进行推测。然而,对于苹果来说,上述数据源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总而言之,苹果在此领域能够站稳脚跟的话,对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更多的竞争最后总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然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苹果的态度和举措。至于这方面进一步的消息,人们尚需耐心等待10几天后公司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的言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