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降薪,这两个名词连在一起,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7月22日,中国移动年中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今年的降薪方案,中国移动二级正以上高管年薪将降50%,各省公司班子成员降40%,处长一级管理人员降20%。这并不是中国移动第一次降薪,2010年起,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中国移动从集团层面到所有地方分公司,按照“薪酬连降5年,每年递减10%”的原则开始降薪,如今5年期刚满,新一轮降薪又要开始了。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考验自己智慧的时刻来了!既要对国家负责,在推进“互联网+”过程中承担重任,进一步提速降费;也要对股东负责,让业绩保持增长;还要对员工负责,在降薪大潮下如何凝聚人心提升积极性。如何把握好这几者之间的微妙平衡,是中国移动面临的课题。
降降降
你所不知道的中移动
一直涨的只有KPI薪水早已跑输CPI
“我进移动已经6年了,除了职级的调整,都没涨过工资。”李爽(化名)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了福建移动某市级公司工作。6年来,除了正常升岗后基本工资能有几百元的涨幅之外,收入几无增加。如今,他是一名市级移动公司的7岗员工,每月到手约7000元左右。和一起毕业进了互联网公司的那些同学们相比,相差甚多。
尽管在当地,李爽的收入还算不错,但他觉得,这份工资的性价比很低,跑市场口的他,周末、节假日加班是家常便饭,而且加班内容让他这个研究生都不好意思和朋友说:晚上在附近的村子里摆摊帮用户换4G卡。三家运营商激烈市场竞争的后果,是永无止境的KPI,“几百个指标,每年都在涨,很难完成,有时候也只能尽量做得比其他市级公司好一点,排名别太靠后罢了。”去年开始,李爽就想要跳槽,但当地好的互联网公司不多,到北上广“漂”着又难下决心,可最近降薪的风声一起,他又开始担忧了,“说是只降处级以上干部的薪水,可谁知道会不会波及我们这些基层员工呢?”走还是留,李爽仍在纠结。
2001年,张华(化名)中专毕业后进入南京移动,在客服部门工作。虽然有正式编制,但因为学历不高,十几年来,岗位等级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是,收入很早就跑输了CPI。在本世纪初,2000多元的收入在南京来看算很不错了,彼时房价还没过3字头,一个月工资在不那么市中心的地方可以买到一个平方,张华因此也被人人艳羡。然而,眼看南京房价从3000元/平方米到5000元/平方米,从5000/平方米到破万,乃至现在每平方近2万,可张华的收入却在14年后微涨至每月3000多元。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的确是现实。哪怕是在张华之后进来的应届生,因为学历基本都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定岗就要高于张华,起薪自然也比他高。“在移动,升岗很难,要业绩要学历要关系,资源都在向市场前端倾斜。”听说中国移动这次降薪只针对处级以上领导,对一线员工要适当涨薪,张华希望普惠能轮到像自己这样的人群。
悲催的转聘工:转正了,钱却少了
从2014年开始,中国移动各省级公司启动了大规模劳务派遣员工转正行动。根据2013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下简称“《规定》”)要求:“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有媒体曾据此统计过,中国移动有将近30万名劳务派遣工,需要进行用工关系调整。
中国移动员工大多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为中国移动成立之初,来自中国电信的班底,现在基本都已是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员工,B类为2000年以来招聘的正式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员工统称C类,而D类则被称为“外包”。所谓用工关系调整,便是C类员工或是转为正式B类合同制员工,或是进入移动的业务外包公司。
然而,对于不少盼了十几年的原劳务派遣员工来说,转正已经不再有想象中的光环。
“对已转人员有薪酬落差补贴,转聘后保证降薪幅度不超过10%”,某省移动公司在今年的转聘工作答疑PPT里,如此回复劳务派遣员工对于降薪的担忧,根据方案,对于转聘员工,新增劳动派遣工龄补贴,每年50元,上限为1000元,以此来减少降薪带来的影响。
在工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转聘员工事实上增加了整个移动员工的数量,其平均工资自然只能下降。福建移动采用了转聘降岗的方式进行降薪。一些劳务派遣员工原来是5岗,转正后自动降低一等变成4岗,对于这些转聘员工而言,不仅应发工资变少了,实际到手的工资也更少了。“我们市一级的转聘员工最多被降了3000元,我说的是到手的钱。”李爽告诉《IT时报》记者。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移动已经在逐步落实劳务派遣和正式员工的工资一体化,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公司福利和各类保险的缴纳上。通常正式员工缴纳基数较高,而劳务派遣员工则普遍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缴纳,且缴纳项目也略有不同,正式员工会有补充公积金、企业年金等企业补充保险,但个人也都要相应扣除一定的比例。在一份某市级移动的薪酬方案中,个人和公司缴纳的比例分别为23%和43%。因此对于转聘员工而言,由于交金基数和交金比例上升,每月个人扣除费用也在上升,到手的钱自然就少了,但企业承担的税费却随着人数的增加而上升。“基层公司的人力成本可能会增加,但是员工到手的工资并没有增加。”李爽觉得似乎双方对这个结果都不满意。
专家:薪酬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
“过去十多年,运营商的效益取得大幅增长,尤其是中国移动。但是在薪酬机制上没有完全市场化,没有完全和效益挂钩,在效益特别好的时候,薪酬水平没有随行就市。”通信业专家陈志刚对《IT时报》记者表示。李爽也告诉记者,一线普通渠道经理和客户经理的薪酬,在当地只能算中等偏下。
2015年3月,广东移动的一封内部文件在网上曝光,这份文件中称,因为集团公司对交通费、通信费、差旅费等集中进行调整,引发了员工的一些负面情绪。这份文件中还表示,“多年来简单解释的一句‘国资委对中国移动工资总额有管控’已经越来越引起员工的质疑和不满,绝大多数不明白为什么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加,生活成本在不断增长,但工资在持续下降。”
广东移动那份内部文件中提及的“国资委对中国移动工资总额有管控”,指的是《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这项制度在2008年、2009年左右开始在部分央企实行,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存在不同职工群体工资结构分配不合理、部分垄断行业工资过高的情况。央企需要在年初的时候向国资委上报这一年的工资预算方案,国资委审核央企所报的预算是否合理,并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因为实施这项规定,对工资总额进行了管控,所以前些年中国移动的员工工资并没有随着业绩的增长而得到提升。一位2013年辞职的中国移动省公司三级经理的人士在其辞职信中这样写道:“《办法》在企业业绩和员工收益之间切下了一道深谷,直接导致了企业效益连年增长,员工薪酬连年下降。”
如今,在连续下降了5年之后,中国移动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薪酬改革。
离离离
降薪会引发“离职潮”吗?
央企降薪的两道紧箍咒
今年以来披露降薪方案的央企不只是中国移动一家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