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作为手机上网的入口,因此竞争也异常激烈。当前手机浏览器行业主要有两类企业,一类是靠手机浏览器“养家糊口”的企业,Opera、UCweb,另一类是互联网巨头。在处于起步期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手机浏览器足以“糊口”吗?单靠浏览器生存的企业又应该怎样缓解生存压力呢?
“浏览器养家”的生存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在浏览器领域,Netscape的消亡、firefox因为Google自推浏览器而造成盈利下滑,这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单靠浏览器生存企业大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浏览器作为上网的入口和平台,担负着用户和网站之间的桥梁作用。这也决定了浏览器必须要保证桥梁的通行率、桥梁的稳定性、桥梁的美观程度等等,所以浏览器的速度、稳定性、人性化设置都变得十分的重要。
与PC浏览器一样,手机浏览器也同样担负着“桥梁”作用,因此也必须要满足通行率、稳定性和美观度的条件。但是当前手机浏览器的盈利模式非常单一,全球最大的手机浏览器提供商opera的生存法则与firefox一样,一方面依靠与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提供商合作,在浏览器上嵌入搜索框,google为此支付费用;另一方面,opera也同全球各大手机厂商合作内嵌opera浏览器收取装机费。
这两种合作模式都不会影响到用户体验,而且不会造成手机浏览器的臃肿。但是我们看到本土部分手机浏览器企业并没有走这种常规路线。诚然,在巨大的盈利压力面前牺牲部分前途而成全目前的报表,或许也是权衡后的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将手机浏览器作为一个广告平台,同时嫁接了各种各样的资讯、下载、SP等产品,最终可会导致手机浏览器变得越来越庞大、臃肿,甚至把自己拖垮。
拉帮结派能否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随着技术差距逐渐消失,一些对老牌浏览器黏度并不是很高的用户开始摇摆。后而来者居上的互联网巨头们将手机浏览器看作是抢占移动互联网高地的工具,没有依靠手机浏览器赚钱的迫切需求,心态相对平和。
以Google为例,我们可以看到Google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野心。从自造android平台,打造chrome浏览器,Google一直在为未来投资,这也是这家企业的生存法则,先搭建免费的、优秀的平台,聚揽足够人气,然后再考虑盈利问题。
而一些本土老牌手机浏览器企业则开始紧锣密鼓的通过与各大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方式,扩充手机浏览器的应用,希望将手机浏览器打造成另一个“门户”。这种拉帮结派的做法到底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呢?很明显,这有悖手机浏览器的开放原则,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的原则。
当前移动互联网仍处于发展期,从尼尔森的相关调查报告可以看到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非常匮乏,只有手机阅读、手机即时通信、手机搜索几大应用,这无法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依靠更多的创新应用,而这些创新应用都来自于很多个人站长的创意,但是手机浏览器与互联网公司拉帮结派的结果,只能是扼杀这些新的创意,让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难以持续发展。
更何况“一荣俱荣”的局面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一旦出现大的分歧,“一损俱损”的概率也非常大。打开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画卷看去,自然联盟一遇挫便劳燕分飞的比比皆是。希望依靠拉帮结派来解决发展的问题,只能是扬汤止沸,不可能釜底抽薪。
回归用户认真做好浏览器才是王道
那么,到底什么是手机上网用户的真正需求?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手机上网用户每天持续上网超过2个小时的人寥寥无几。这也决定了现阶段手机浏览器最迫切的需求,是让用户能够保证没有PC的时候随时在线、保证上网速度、保证上网便捷、保证操作简单。这也是手机这种终端和手机上网使用场景所决定的:目前,用户手机上网一般都是占用琐碎的时间,而并非成片的时间。
把握住手机上网用户的核心需求,自然就明白了努力的方向。纵观当前几大手机浏览器,在速度、便捷性方面都基本同质化。但是仍有企业敢为天下先,本着良好的愿望,希望将PC上网的部分标志性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却出现大大增加手机上网流量的后果,造成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的大大下降,甚至出现忠实粉丝在论坛表现出对于一些企业“放弃多元化”战略表示痛心,甚至公开表示转用其他企业的产品。个人认为,对于新生的事物,还是需要大家有更多的包容的心态,同时,企业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用户的需求,不要盲目追求创新,否则“领先三步”,可能就成为“英烈”了。
综上,笔者认为对于手机浏览器企业,最好还是选择类似opera的盈利模式:收取搜索引擎嵌入费和手机企业嵌入费。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大家都非常乐于看到,但是这些创新倘若脱离用户,甚至影响用户的利益或是产业链的发展,长远来看必将得不偿失,更谈不上带领企业可持续发展了。
本文来源:天空软件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