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分辨率的冲刺:跨越蓝光和后视网膜时代之展望

:分辨率的冲刺:跨越蓝光和后视网膜时代之展望

蓝光画质

IT业的历史,是一段不断被切割和细化的历史。

IT业知名的“摩尔定律”的第一描述便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CPU制程(制造工艺)从80年底微米级, 90年代已经不到一个微米, 95年以后,从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90纳米一直发展到45纳米和30纳米。

运送信息的管道因处理能力而不断拓宽,处理器与操作系统也不断升级。从最早的8位系统到16位、32位,到64位。互联网也由当年的56K猫,进化到现在动辄十兆的光纤宽带,十年前的羊肠小道,正在变身为名副其实的信息高速公路

当然,最明显当初人眼每天都接触的——屏幕。十年前,17寸1024*768的液晶显示器可以卖到数千元,算是奢侈品;而现在分辨率达1920*1080的24寸全高清显示器仅千元左右,已经是台式电脑的标配,这在十年前几乎不可想象。

1920*1080的分辨率是由上百家电视业与媒体巨头共同制定的蓝光格式的分辨率。

据说,传统的DVD技术采用波长为650nm 的红色激光和数字光圈为0.6的聚焦镜头,盘片厚度 0.6mm;而蓝光技术采用波长为 405nm 的蓝紫色激光,通过广角镜头上比率为0.85的数字光圈, 极大提升了存储容量。一张蓝光盘的存储量为25G是4.6GDVD盘的六倍,画质达到1920*1080。

当人们使用比红光更精细的蓝色激光技术刻录光盘,获得了更细腻的蓝光画质。

苹果的后蓝光时代和的视网膜年

蓝光是个人和民用领域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碟格式(影院iMax大约四倍于蓝光格式),所以消费领域的视频格式一般也以1920*1080为极限,而硬件企业往往也会考虑到蓝光格式的分辨率,将显示器、显卡的最高分辨率最高设置为1920*1080。

而在最近两年,我们发现随着电脑硬件的发展,1920*1080的蓝光分辨率正在被跨越。从电脑到电视,甚至从平板到手机,蓝光标准正在OUT中,而主流的IT设备正在进入后蓝光时代——视网膜时代。

2010年6月8日,乔布斯向全球发布了iPhone4,这款3.5寸的手机,却拥有960*640的显示像素,其分辨率更是达到了326像素/英寸——被苹果称之为“视网膜屏”。这款手机的分辨率接近720P的高清电视,一上市便大受欢迎。

当然,iPhone4的显示像素与蓝光格式还有相当差距,但在2012年,苹果的多款视网膜产品,让我们不得不把这一年定义为苹果的视网膜年:

2012年3月8日,苹果发布的第三代iPad,the New ipad的分辨率达到了2048*1536,是苹果第一款视网膜级的平板电脑,其显示像素超越蓝光高清格式近50%;三个月后的WWDC 2012,苹果发布的MacBook PRO笔记本分辨率也达到视网膜级,显示像素高达2880*1800,超过蓝光高清160%;

苹果最近的发布会是10月24日的新品发布会。会上,除了iPad4延续视网膜屏,苹果还发布了13寸的视网膜笔记本,Macbook Pro 分辨率达到2560*1600,显示像素是蓝光格式的两倍;而iMac一体机中也提供了27寸显示屏,2560*1440的显示像素,同样远超蓝光格式。

苹果将视网膜进行到底?!

苹果的视网膜设备还有多少?我想,未来从手机到电视,苹果不会止步。iPad mini的分辨率还是1024*768,相信在随后的两代产品中,将很快升级到iPhone4一样的视网膜屏,果粉们都清楚,这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苹果电视的分辨率,也绝不止步于现有的蓝光格式,按照现有产品的演进速度估算,苹果也许会再蓝光基础上玩个double,推出3840*2160的接近iMax影院级别的电视。这个画面也可以才能算是视网膜级的,而这个像素也有可能是苹果台式机显示屏的终极配置。

笔者相信,苹果将会在两年内完成全系列产品的视网膜化,全部超越蓝光视频格式标准。

蓝光画质1080P手机

iPhone系列的显示像素并没有像谷歌系的手机,分辨率在与日俱增。最近几款蓝光级的手机,就让人大开眼界。

HTC推出Droid DNA设备,像素密度达到了440ppi分辨率达到1920*1080,OPPOFind的五寸大屏手机和中兴的Nubia、LG的 F240K,三星的盖世新品,都被传采用1920*1080的高清像素,分辨率早已超越苹果的326视网膜分辨率,奔440而去。

看来,大屏1080p的高清屏手机是2013的重头戏。

IT业后蓝光时代

蓝光高清,原本是为电影和电视机制定的标准,现在已经不再局限在电视领域。在苹果和手机先驱企业的努力之下,所有IT产品超越蓝光高清已经不再是梦想,既然连五寸的手机这么袖珍设备,都能实现蓝光全高清,那笔记本、台式机和平板,还有什么理由说不能呢?!

苹果,用一系列视网膜产品,向蓝光格式说再见,他们已经进入了视网膜高清时代。但苹果的IT同行们做得似乎还远远不够:

微软推出的Surface win8 rt版的分辨率1366*768,而win8的X86版本最高分辨率是1920*1080,索尼、戴尔、联想、华硕的平板或者超级本的最高分辨率还是1920*1080。看来,微软和他们的合作伙伴一直把蓝光高清作为其极限目标,而苹果却早已将其超越了。

后蓝光时代=IT业停滞期?

无论是当年百余家企业制定的蓝光格式,还是后来苹果提出的视网膜屏,都并非空穴来风,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据说,人的视野有120度,但人眼视网膜上的图像,只有中心部分能分辨清楚,这叫分辨视域,约15度。从十几度到30度之间则称为有效视域,看清物体的存在和动作,但分辨能力已经下降了。超过水平方向视野角30度的周边部分称为诱导视野,俗称眼睛的余光。

人眼分辨率是1’(六十分之度),15度是分辨视域,一个正好落入人眼分辨视域范围内的图像刚好就是DVD高清的分辨率,而落入有效视域的图像与1920*1080的蓝光分辨率大体吻合。

同样,苹果提出的视网膜屏,也是考虑的人眼的1’的分辨率,像素之间的距离已经远远小于人眼的分辨率(苹果的视网膜屏分辨率分别是 手机326、平板264、笔记本220,均<1’*设备使用距离)。最近的几款蓝光分辨率的手机,分辨率达到440/英寸,已经超越人眼的分辨能力,其实对人言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视网膜屏和蓝光级视频说明,当下的IT产品的分辨率正在或者已经超越人眼接受信息的极限,在此之上再提高显示像素和分辨率,对于个人用户而言都毫无意义——视网膜屏和蓝光分辨率是IT业的边界,上限和天花板,不可能也没必要逾越。

后蓝光时代的IT业未来

后蓝光时代和后视网膜时代将是IT业发展陷入了停滞期,IT业的产品几乎被开发殆尽,IT企业只能依靠不断压低价格,增加销量来维持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这并非空穴来风,也许五年后的IT硬件业将面临更

本文来源:米晓彬之家 作者:米晓彬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