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华网 陈方 11月9日报道
据相关报道,昨日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透露,第三季度联想智能手机销量达到700万台,中国市场份额达到了14.2%,同比增长了18倍。
然而,高占有率并未带来高利润,据了解,联想智能手机业务到目前为止仍未盈利,而这乃是其发展策略使然。
“以利润换规模,用规模驱动利润”是联想始终坚持的发展策略,这背后蕴含的是对当前产业现实的清晰认识。在苹果和三星已掘走了手机行业超过100%利润的背景下,作为由于没有操作系统和芯片等核心技术而在产业链上处处受制于人的行业新入者,“以利润换规模”是最好的切入方式。而这也就决定了其必须追求规模的最大化,用“规模驱动利润”。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你不可能指望展开一个新业务的第一天就赚钱。没有实现规模就赚钱。”杨元庆表示,在短期内保持相对较低的净利率,实际是联想 战略的一部分。在联想的战略中,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放在了靠前的位置,而改善盈利率则放在了后面。
对规模化的追求决定了在国内市场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后,向海外市场拓展将是联想智能手机业务的必经之路。此外,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固守中国市场已非完全之策,这也促使联想必须走出国门为其手机业务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
据联想集团CFO黄伟明透露,上一季度联想智能手机售出去的700万台中,有三分之一卖到国际市场,未来将继续在新兴市场挖掘智能手机的潜力。
牛华网了解到,上周四联想携带着5款智能手机正式进入印度市场。而之前,联想已先后进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智能手机市场。
追求规模化并非最终目的。“我们绝不会满足于仅仅获得市场份额和营业额的提升,我们的方向非常明确,在获得一定的业务规模后就要去推动盈利性的增长,提升盈利能力。”在昨天的财报沟通会上,杨元庆如是说道。
杨元庆预计,联想智能手机业务将在两个季度内实现盈利。
不可否认,传统PC厂商出身的联想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就堪称辉煌。然而其成绩斐然的背后却是无法掩饰的尴尬:联想或许很难塑造出一个全球性的手机品牌,这一问题随着联想智能手机业务向海外市场的扩张将愈加的明显。
首先,“以利润换规模,用规模驱动利润”的做法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它在促使联想智能手机实现规模化的同时,也塑造了联想智能手机的低价形象。这将成为联想塑造全球手机品牌的巨大障碍。
其次,联想PC厂商的身份或将成为其塑造全球手机品牌的绊脚石。一直以来,联想智能手机的发展离不开其在PC领域的品牌、渠道优势以及持续增长的业绩。然而,当联想智能手机业务逐渐壮大,PC厂商的身份很可能会成为其塑造全球手机品牌的绊脚石。“定位之父”里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以五大手机生产商诺基亚、三星、LG、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进军个人电脑市场均告失败为例,指出如果历史可以为鉴,像联想这样的电脑厂商永远无法在全球市场上创建一个手机品牌。他表示,电脑和手机这两个品类在顾客的心智中是完全独立的。不过,里斯也指出,这并不妨碍联想的手机战略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
再次,充满变数的海外市场对联想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向海外市场的扩张是联想智能手机塑造全球品牌的第一步,但是没有了本土化的优势,联想智能手机在海外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众所周知,本土化是联想智能手机业务成就辉煌的重要因素。向海外市场进军,没有了本土化的优势,意味着联想将与其他手机厂商展开更加激烈和残酷的竞争,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这将是横亘在联想智能手机通向全球市场道路上的巨石。
最后,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是联想智能手机通向全球市场的最大障碍。联想智能手机业务的成功有赖于其软硬件的良好融合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牛华网在此前的报道《联想求索移动互联网之路:成功与忧患并存》一文中对此做过解析。
然而,要想走得远,仅仅依靠外在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是根本。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同质化越来越成为手机厂商无法摆脱的困境,对联想而言同样如此。有业内人士甚至指出,以代工起家的联想这些年来没少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上花大气力,但人家不买账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联想的产品缺乏创新,技术研发实力不强,产品设计模仿有余而体验不足。这给联想智能手机业务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