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董事长严琦建议“关闭社会网吧,由国家主导开设”,随后“网瘾专家”的陶宏开教授公开表示对此支持,并迅速在坊间引发讨论。
就在上月底,文化部刚刚发布了一项新的规定,目的也在于促进网吧的“连锁化”发展。在这份《全国网吧连锁企业认定工作申报指南》的文件中,文化部明确要求申报全国网吧连锁企业应具备四个条件,注册资金不得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最少有30家直营网吧门店、最少在3个省有分店。与此同时,于2007年下放到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单体网吧牌照”发放权也再度向单体网吧收紧。
对于治理网吧行业如今的复杂态势,高度集中的连锁化经营,真的是一剂良药吗?文化部曾在2003年6月相继批准了中国联通、中青网络家园等10家企业筹建全国网吧连锁,但3年后,10 家全国连锁网吧仅有5家在发展,联通、铁通等连锁巨头们已相继撤退。
“非连锁,不生存”
零散经营的数十万家个体网吧,变得只剩下几十家。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连锁”
在北京西二环路边上,童先生此前经营了十多年的一家网吧开在一栋非常热闹的大厦里。网吧旁边是快餐店,对面是电影院和超级市场。在这栋大厦里童先生还租着另外的几间物业,开着餐馆和茶舍。虽然今年刚刚把网吧转卖给别人,不过网吧里干了很多年的员工见到童先生的时候还是习惯叫“老板”。
“不怎么赚钱,就卖了。”童先生说,“我是北京最早拿到网吧牌照的一批了吧?2001年我就拿到了,那会儿便宜,两万多就能全部拿下。早几年的时候网吧比餐馆和茶馆都赚得多。当时,160台机器,大厅每小时6块,豪华房每小时10块,基本上每天都是满座。每天流水能做到大概两三万的,这还只是上网的纯收入,没算其他的。现在不行了。虽然每天的流水还是没怎么变,但是成本高了。”
童先生所谓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硬件升级换代的直接成本,其二则是很多隐藏于水面之下的“隐形成本”,这包括不菲的连锁加盟费、各种名目的检查费、管理费、审核费等。
“原来就照顾好大厦物业的关系就行了。”童先生说,“但自打2002年因‘蓝极速’事件关过一段时间后,六七个部门都要关照到,太累。”
童先生笑称,正是自己这种“小生意人”的赚钱心态,在某种程度上被不少人认为是“网吧的罪恶之源”。“他们认为规范和整顿这一市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全国分散而零散经营的,数十万的个体网吧,变得只剩下几十家”。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连锁”。
2003年4月,文化部开始彻底整顿网吧业。证照不齐、消防卫生条件不符、软硬件设施不达标的网吧相继被关停。同时,文化部决定通过发放全国范围经营的连锁网吧牌照来加强对网吧的正规化管理,并暂停登记新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开单体网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知名IT专家程天宇说,“除非加盟连锁,否则根本不可能拿到牌照。文化部在政策层面明确扶持网吧连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