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女士将在“两会”上提出提案取缔社会网吧,然后由政府办公共网吧。严琦女士认为,“网吧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成了社会顽疾,针对顽疾,就应该下猛药。”这个与因噎废食只一线之差的提案招致不少非议也在意料之中,但也不乏支持者,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百分之一百二地支持严琦的提案。
严委员和陶教授的观点都是出于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以及对由网络衍生的青少年问题的关注,但是把衍生各种社会问题原因的板子仅仅打在社会网吧身上,却是诊错病根下错药。
严委员也好,陶教授也罢,支持关闭社会网吧的理由都是认为“网吧的存在对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但我们首先要厘清一个观念:“孩子究竟可不可以进网吧?”即便陶教授本人也承认,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可不可以进网吧,而是孩子进网吧做什么。
在信息社会,在不懂电脑等于文盲的二十一世纪,网络几乎已与字典等同,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有的安全绿色上网途径却无法满足未成年人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学校里的网络资源有限,莫说节假日,即便是平时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眼下,家家有电脑的愿望也尚未实现,其他诸如图书馆、社区等可供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补充资源也很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网吧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选择实属无奈。
一方面,客观存在着未成年人对网络澎湃的热情和需求;另一方面,安全上网资源仍然缺乏。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使社会网吧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社会责任之间摇摆不定,并大大加重了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压力,很难将网络衍生的社会问题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即使是严委员和陶教授也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每一个非法进入社会网吧的未成年人都在进行着有害青少年健康的行为,也不是每一个从社会网吧里走出的孩子都必然在道德上、价值观念上有所降低或损失。社会网吧衍生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未成年人对网络正当需求仍未得以满足。
关闭所有社会网吧,由政府开办公共网吧或许只能从表面上杜绝未成年人非法进人网吧的问题。首先,政府提供的公共网吧若仍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网络资源,则必然给非法网吧留下存在的空间,由“地上”转到了“地下”脱离社会监管,则依然存在问题;其次,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所需的网络资源不尽相同,若纯以满足未成年人的需要忽视成年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未免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