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电 今天上午,国庆新闻中心举行了主题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到目前中国在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现在我们文化和旅游呈现出一个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结合态势。
蔡武说,推进文化和旅游结合,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相当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的一种自觉的实践。现在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工作,比如浙江就提出要从建设“文化大省”和“旅游强省”的战略高度强化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合作;贵州提出依托文化提升旅游品牌,立足旅游,繁荣特色文化;云南丽江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的目标,实行文化立市、旅游强市的战略。在各地的这些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切实推进,为这个结合营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氛围。
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局长讲过,现在旅游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早期的时候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后来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但是现在这个游客已经不满足于这样一个初级的状态了,他们去遍游名山大川,要体验和挖掘这些旅游资源中间的文化内涵,所以各地出现了以文化来促进旅游的需求,这标志着我们的旅游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我们的文化发展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两者的结合。
蔡武表示,现在我们文化和旅游呈现出一个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结合态势。一个是文化产品通过旅游市场获得创新和发展,像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还有河南嵩山的“山中少林”音乐大典,北京的“北京之夜”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演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更好地体现了市场价值。还有北京的798艺术展示,湖广会馆的京剧,以辽宁的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等文化产品以及传统的各类文物馆、博物馆,乃至于我们的名山大寺,寺庙、宗教场所也都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努力地探索,为自身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网吧、电子游戏项目进入旅游休闲场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游客文化休闲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另外,这些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内涵的注入,也实现了它们更高层次的提升,像以深圳的“华侨城”、杭州的宋城集团、北京的首旅集团、浙江的横店影视基地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的文化旅游企业,在景区建设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这成为它的产品独具市场影响力和游客吸引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各地依托当地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云南的丽江、浙江的西塘以及特色的乡村旅游的,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像浙江乌镇、周村这些地方,现在都是非常热的文化旅游地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明。
蔡武说,现在旅游商品开发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创意。近年来,各地从创意出手,在开发和展示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纪念品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尝试。一大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商品逐渐通过旅游渠道走向了市场,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在这方面,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几年,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非常迅速,其中对那些可以形成产品,可以进入产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的传承,形成了一大批极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像四川绵竹的棉花,甚至是天津的“泥人张”,安徽的徽墨、宣纸,这些文化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开发出来之后,成为到那个地方去旅游的人们最喜欢的一种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它的文化内涵比较丰富。
蔡武还表示,现在我们文化和旅游在宣传推广方面的合作,也日趋紧密,相互搭台、共同唱戏,成为许多地方文化旅游结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从去年以来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调研、合作。因为我们和旅游的结合还较多地处于行业之间的自发联合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个是合作的领域还不是很宽,比如现在文化旅游结合的形式还比较单一,特别是很多地方出现了产品相互雷同、相互模仿现象,比如“印象”系列,这本来是非常好的创意,但是现在各地的一些主要景点都搞“印象”系列,而且是同一个团队、同一个导演,我想这种状况如果遍地开花的话,会引起游客的审美疲劳。文化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在它的创意,在它不同于其它的产品,这是它最大的一个生命力所在。
同时,蔡武也指出,我们现在合作的机制还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对市场和企业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政策体系,政策也还不够到位。比如必要性的认识大家都熟悉了,但是具体鼓励和扶持性的政策还比较少,财政、税收、金融等关键手段和关键环节我们还没有出台强有力的政策,这是我们正在商谈的一个问题。另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以及我们需要进一步整顿我们的文化市场、旅游市场。我们的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中间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甚至一些“潜规则”,这些都是妨碍着我们的文化和旅游更好结合。所以我们还要在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的整合方面、规范方面,还要下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