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数以千万计、“网瘾”极难根治、“网瘾少年”已成社会最关注也最头疼的群体……
在贵州省贵阳市,一些民间力量已悄然启动:老人们组成“监督队”四处巡逻,阻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自发组织的“爱心妈妈”,则在心理上给予帮助,劝说孩子告别网吧……
然而,上网成瘾原因复杂,拯救“网瘾少年”,需要更多的来自官方、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介入,需要一场“全民参与”的“争夺战”。
为拯救“网瘾少年”,贵阳市组建了一支由60个低保家庭的母亲组成的“爱心妈妈网吧巡逻队”,对“网瘾少年”进行劝导。图为贵阳市“爱心妈妈网吧巡逻队”的队员,55岁的杨友琴(右一)和其他队员们在网吧内巡逻。
“爷爷”、“奶奶”齐上阵
今年4月中旬,一支“老年人网吧义务监督队”在贵阳市乌当区组建起来。队伍里18位老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他们的任务是:每天分时段到网吧巡逻,将未成年的网瘾少年“请”回家。
“好多娃娃把网吧当成家了,中午随便吃一点,晚上就趴在电脑桌子旁边睡觉,学习、身体全部不要了,看到了都让人觉得痛心。”义务监督员童善庆说。
为拯救“网瘾少年”,贵阳市组建了一支由18个60岁以上老人组成的“老年网吧义务监督队”,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图为贵阳市“老年网吧义务监督队”队员,71岁的童善庆在网吧内巡查。
71岁的童善庆是“义务监督队”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自“监察队”成立以来,他感觉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每天哪怕是放着家中十几岁的孙儿不管,也要坚持到附近的网吧去巡查七、八次。
乌当区文化稽查队队长唐渝阳说:“老人们责任心极强,每天几次地对乌当区的19所网吧不定时巡查、监督,认真得让人感动。”
唐渝阳称,长期以来,乌当区文广局稽查队只有3个稽查队员,对网吧的监督人手严重不足,“看到网吧逐渐成为未成年孩子的家,我们感觉既痛心,又无奈”。
18位老人每天不间断的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即上报稽查队。半个月来,仅童善庆就向稽查队上报了“问题网吧”六次,请出的“网瘾少年”不下百余人次。
“如果你们的队伍早两年建立起来,我的孩子就不会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童善庆的邻居熊师傅感慨道。他的孩子17岁开始染上网瘾,现在已经两年多了。
每天凌晨12时,检查网吧有没有按时关门,每天数次到网吧巡查,已成为“义务监督队”写进日程的“固定项目”。
在老人们的监督下,当地一些网吧老板已经开始拒绝未成年人入内。一家网吧的管理员吉炳锟说,虽然生意少了一些,但看着老人每天跑七八趟,让人感动。
家长们希望“义务监督队”能一直干下去。家住新添寨的吴婆婆称,14岁的孙子网瘾很大,为了戒除网瘾,已将他送至没有网吧的习水老家农村上学,现在,“终于可以接孙子回家来了”。
不过,“不少孩子学会了'打游击',一看到我们就离开座位到网吧附近徘徊,等我们一走,他们就又回来上网。”童善庆说。
————————
◎网瘾少年刺死生父惨剧的背后
湖北谷城县石花镇的一名15岁的高一学生小文(化名)将前来制止自己上网的父亲连捅5刀,由于一刀刺中心脏,导致父亲不治而亡,他却又返身到另一间网吧继续上网。无独有偶,春节前,武汉崇仁路一所中学的15岁少年小蒋(化名)连续两天离家上网,父亲将其“逮着”后,在腊月二十八晚上含泪将儿子送进了工读学校过年。全文
◎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
时值中午,他正看着一些家长将网戒中心带来的20名孩子按高矮胖瘦,在讲台上排成三行。孩子们身着迷彩服,军训般站起、坐下,反复演练。杨永信回头笑道:“总是我一个人在台上说,气氛不好,他们作背景比较有气氛。”全文
◎限制条例成空文,违规网吧'逍遥'依旧
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附近一家网吧时,前台上摆放的牌子上赫然写着“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请出示身份证”,网络管理员正忙着网上聊天。“我没有上网卡,也没带身份证……”没等记者把话说完,网络管理员把一张上网卡放到吧台上,头也没抬说道:“押金10块。”全文
◎银川上网实名制缘何屡次“夭折”
对于网吧实名制监管,一些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一位初中生直言:“网吧实名制只是个形式罢了,根本管不了,我们可以想出各种对策,比如找家里的亲戚借个身份证去注册,或者退出实名制监管系统,我们和网吧约定上几个小时或者包夜,到时候直接算时间付钱就行了,再不行还可以找网友借实名制卡用一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