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有一种“网吧”可以开在学校周边,上网的同时还提供床位,可以通宵营业……这是什么样的网吧?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特权?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东10多公里的大学城。所谓“大学城”,即位于呼和浩特赛罕区后罗家营村的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由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组成。该园区2007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这6所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师生已于2008年9月入驻,师生总计约2万人,2009年3月新增约1万人,预计未来2至3年内,师生总数将达到10万人左右。
在大学城初建之时,巴彦镇政府相关人员说:“大学城配套商业将由大商汇来承担,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将是一个文化、商业、娱乐一应俱全的现代文化商城。”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园区似乎与当时的规划不符。在大学城周围没看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项目,但娱乐设施倒是不少,如台球厅、网吧、电玩室,最让人不解的就是“网吧式旅店”,在大学城南墙外,一座座小二楼如雨后春笋,每栋小二楼都有一个特别温馨的名字,比如:“亲亲我家”“欢乐小窝”“温馨时刻”“学府公寓”……
记者走进一家叫做学府公寓的“网吧式旅店”,刚装修完的油漆、水泥混杂的气味扑面而来,迎门一个吧台,两排椅子,学生排队等着登记,有的学生带着盒饭,有的学生拎着零食,记者注意到,当时的时间是中午11点20分。记者不解地问:“为什么大中午的就来旅馆,学校没宿舍吗?连食堂也没有?”
“我们来这里能上网,每小时3元,还提供床位……”
这个旅店像迷宫一样,仅一楼就开辟了30多个单间,每个单间不超过10平方米,一张双人床,2至4台电脑。让人吃惊的是每个房间都满员,有的人在看电影,有的人在玩游戏。这家旅店,满屋的潮气和一股似乎烧焦的味道弥漫在房间里,连一扇小窗户都看不到。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在玩网游,一位李姓同学告诉记者:
“学校也能上网,但是网速太慢,而在这里很自由,累了还能在床上休息……”
在一楼,记者左拐右拐才找到一个卫生间,老板为了节约地方,过道宽不足1米,卫生间每次只能进1人。顺着不足50厘米宽的楼梯爬到二楼,几乎和一楼的格局一样,全是小单间,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有60多间。上下两层大约有100个单间,将近300台电脑,几乎满员。在这个环境里,不仅空气条件糟糕,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两层简易楼均没有消防通道,且置放并且运转着几百台电脑,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大学城周边,类似的“网吧式旅店”不少,初具规模的就有10多家,有的正在加速改造,有的正在急切外租,更有甚者,小二楼没盖一半就打出宣传广告。
一个刘姓老板经营的“网吧式旅店”没有名字,当记者问这是什么性质的营业场所时,他回答:“旅店。”“怎么收费?”“每小时3元,包夜30元……”刘老板还底气十足地说,“我们有特种行业许可证及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面对这样的经营场所,地方相关监管部门是如何看待的呢?呼和浩特市文化市场办公室主任吴刚毅说:“学府公寓是一种新兴的‘网吧式旅店’,以旅店住宿为经营主项,变相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与以往‘录像放映式旅店’性质相似,存在许多事故隐患,游离于《内蒙古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之外,严重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
眼下,如何处理这些“网吧式旅店”成了难题。呼和浩特市文化市场办公室向呼和浩特市人大汇报了此事,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此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呼市部分高校周围确实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旅店式网吧”。对此,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加大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力度,整治大学校园周边环境。
明知违法却不能执法,这是何故?吴刚毅告诉记者:“没办法,经营者打擦边球。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明确这种类型的经营场所到底由哪个部门来管理,怎么去划分权限,如何处理。我们执法需要有所依据。”
针对此事,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崔逢德说:“‘旅店式网吧’出现在大中专学校附近,并且有蔓延的势头,由于这类旅店附属设施并不配套,从防火、防盗等方面来说,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将把这种情况上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建议尽快出台对‘旅店式网吧’的具体审批、管理规定,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大学周边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