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队而言,网络历来是柄“双刃剑”。兰州军区某装甲师领导高度重视,网络建设速度快,普及范围广,管控措施到位,网络在军营中遍地开花,成为官兵们工作生活中一道亮丽风景。在一台网络终端机上,记者随机点开“领导信箱”,一封普通战士写给军区首长的反映意见email跃入眼帘,记者不失时机地举起相机,拍下了这“难得一见”的场景。
早就听说兰州军区某装甲师把互联网吧办进了军营,这在野战部队里可算是件新鲜事儿,乍暖还寒季节,记者前去采访,刚一进网吧大门,就被里面热烈氛围所吸引:只见数十台计算机整齐排列,墙壁上“保密就是保战斗力”的标语赫然在目,战士们有的在上传帖子,有的在下载歌曲,有的在紧张地打着电游,有的则在浏览当日新闻,个个都是一副十分投入的样子。
“你在这里上网收费吗,每天都能上网吗?”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个正在看新闻的脸膛黑黝黝的小伙子。
“报告首长,我们每周二、四、六晚上八点到十点可以上网,一小时一块钱。”小伙子的回答丝毫不显怯懦。
“一小时一块钱,你觉得咋样,贵吗?”
“外面要一块五,还是这里便宜。”
“你们是怎么想到在军营里面办网吧的呢,网络可是把‘双刃剑’,不怕失、泄密吗?”记者边参观边问陪同采访的师袁敬伟副政委。
“说实话,在军营里建网吧,我们师党委‘一班人’经历了思想挣扎。2007年底,在新兵入伍后的问卷调查中,全师95%的新战士要求上网。‘不能战士说啥就是啥,这样下去兵咋带?’‘04年我们建过互联网吧,遭到的质疑和检查还少吗,最后还不是一关了之?!’‘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太多,官兵思想乱了套咋办!’办网之前,大家说啥的都有。师党委‘一班人’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感到:信息社会,与网络隔绝无异于与时代隔绝;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解决官兵的合理需求,解决官兵‘信息饥渴’问题;教育得力,管控到位,失、泄密问题可以得到最大预防。很快,师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我们采取自筹资金与引进社会资源相结合办法,购买190台电脑,在全师建成了6个互联网吧。”
记者环顾四周,发现许多终端机的光驱上面都贴着封条,USB接口也被封掉了:“这一定是你们采取的管控措施吧?”
“对!光盘不允许用,移动硬盘和钥匙盘也不能用,我们还建立三道防火墙,终端机上传和下载的信息由管理员在服务器上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过滤不良信息,失、泄密的可能性被降到最低!另外,要是有人想故意泄密,通过什么途径都可以做到,谁也不会到有严格监控的军营网吧来,你说呢?”袁副政委反问记者一句。
“这种做法是既科学又严谨,总体上是以人为本,是在‘疏导’,但在具体执行中也不排斥使用‘堵’的办法,疏堵结合,宽严相济,里面还真有辩证法!”记者由衷赞到。
“在营区里办网吧,到地方网吧上网的人少了。在军营中建小吃一条街,不假外出的人少了。在草坪上修便道,践踏草坪的少了。把媳妇从老家接来,一个人看守靶场的老兵不再孤独了,身边还多了个‘指导员’。军人不是呆板的代名词,部队管理也不仅仅是机械式地按条施教。以人为本,大胆创新,注重满足官兵合理需求,用充满人情味的贴心服务来努力构建和谐军营,这才是我们要做的!”袁副政委的一席话让人耳目一新。透过这席话,记者似乎看到和谐之风正吹遍军营。
网吧进军营,在记者听来还是头一遭。如何避免失、泄密呢?设立防火墙,下载、上传操作由专人管控,封存USB接口和光驱,就这样,通过一系列措施,被一部分人视为“洪水猛兽”的网络在兰州军区某装甲师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大大丰富了官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