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价值何在?
当一个组织或个人解决了“自己是谁”的根本问题后,他对周边的影响和辐射就会随之发生,当然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热情和呐喊,更需要扎扎实实的制度设计。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我们那时候慢慢想明白了:创业者不是温室培养出来的,必须是自己自觉自愿拼杀出来的,他首先要先自己有想法,想创业,第二他要有行业的经验,我们要把他们吸引进来,而不是反过来。我们以前是自己做企业,把项目分出去的思路,后来还是觉得应该吸引靠谱的的创业者带着想法和小团队进来,我们只要做帮助和孵化。因此我们在那个时候就明确了我们的定位应该是一个专注于早期的投资机构。”创新工场COO陶宁说。
在明确了自身的定位之后下一步就是围绕创业者的需求来规划整个创新工场的架构。
“我们开始真正去从创业者的角度去看他们真正缺的是什么。第一个当然是团队,所以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替换了HR主管说服原来的人事主管Grace(许红梅)重新出山,组建强大的HR团队,帮助创业公司做招聘。第二是早期团队需要降低风险,我们就要努力做到选对人,帮他们选对项目,选对方向,同时所有团队必须搬到创新工场和其他创业团队办公,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第三则是要起到加速作用,创新工场这个平台要能为创业者提供包括UI设计,到法务,财务,物业租赁等等一系列服务,既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成本,也让创业公司在最开始的几个月只需要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这样就能比竞争对手更快一步。”陶宁阐释道。
多年在产业的历练让李开复,汪华们清楚地知道创业公司能够胜出竞争对手最关键的因素:一个是方向选准,另一个则是要速度快。在2009年就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并提早布局为创新工场旗下的公司赢得了先人一步的时间窗口,同时创新工场平台对法务、财务、招聘等杂事的统一统筹又能让小公司以更快的速度发布产品,在相对蓝海的时期迅速占领市场。正因如此,在巨头都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的2011年,无论是豌豆荚接近1000万的安装量还是友盟超过600万的安装,抑或是点心在安卓亚平台巨大影响都让新进入者为之惊讶。
对于创业者,创新工场对他们的改变则感受得更加明显。
2010年3月,当从谷歌辞职的蒋凡说服李开复启动友盟的时候他才25岁,李开复并没有因为他的年轻而有丝毫犹疑。“蒋凡非常年轻,投资这样的一个人是很冒险的,但是他在谷歌跟我做了两年,我看到这个人是非常聪明有潜力的,如果一定要投资一个25岁的人,蒋凡还是值得试试的。”李开复事后说。
那时候蒋凡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之后必然带来移动广告的机会,他希望仿照美国的移动广告模式,来做移动互联网淘金潮下的“卖水者”。李开复非常认可这个想法,但是觉得这个模式单纯了点,移动广告的崛起是个大趋势但是不会太快,就建议友盟从做移动开发者工具起步,积累了足够的数据之后逐渐向广告业务渗透。
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带来了友盟在之后一年的迅速成长,考虑到年轻的蒋凡产品能力强而管理经验欠缺,创新工场为友盟推荐了另外三位经验较为丰富的核心管理者协助蒋凡的创业。而在人才招聘上,创新工场的品牌号召力更是让友盟获得了令同类型创业公司羡慕的人才资源。创立一年之后,友盟就拿到了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且已经密切影响着8000多移动开发者,1.5万款移动应用。
而在点心CEO张磊看来,方向、判断力和执行力决定了一个创业公司能不能在最初几年后活下来。而在度过了最初的阶段之后,投资者在品牌和视野上的帮助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比如工场是很响的品牌,有非常专业的支撑性团队,能够帮助团队在早期迅速成长;在创新工场的平台上,我们引入了金沙江的A轮融资,金沙江有强劲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金融运作能力,创新工场能提供很多早期的帮助;这些都是我们欠缺的。这样一来优势互补,对公司来说是优势的叠加。”张磊说。
一个准确的方向和加速作用对于初次创业者来说价值巨大,而对许朝军这样的成熟创业者看来,创新工场对团队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其实更是一笔无形资产。
“创新工场这种创业氛围的导入,就像冬天暖被窝一样,在我们进去之前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创新工场里面有很多团队都在创业,周六加班,公司提供免费午餐,这样我们的团队去那里第一天就被这种创业的氛围所熏陶。而如果是一个公司在单独创业的话,创业文化全都要全新搭建,这其实是很耗散精力的事情。”许朝军总结道。
实际上,在《商业价值》与创新工场旗下的众多团队交流中,几乎所有团队都认为创新工场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他们在孵化期可以心无旁鹜的聚焦在产品上,而不被招聘、法务、推广、内部文化等等分散任何精力,在今天这样一个产品决定一切的时代,他们可以借此跑地更快。而在他们从创新工场“毕业”开始独立发展的时候,会有一个成熟的体系可以借鉴,以及一个更高的起点来继续奔跑。
改变环境
最近两年,更加注重早期投资,其实已经是一个中国VC界的现象。因为创业成本达到历史的新低,更少的钱就能够让创业公司走出第一步,像许朝军能够用4个月造出5000万美金市值的公司,这就决定了以往先观察6到9个月再去跟进的VC投资方式变得不再适用,投资人必须要往早期走,如果还像以前等着人家创业者敲门找,等他进入的时候创业公司的估值可能已经高到让他瞠目结舌了。
对于这个投资圈的局面,李开复一如往常的有另一种站在不同视角的解读方式:“投资者应该很早就介入和帮助,这就能让中国创业者的成功概率有所提升,那么多年轻人无论是初次或多次创业,他们应得到更好的社会及对他们的待遇,他们不应该冒着千分之一的风险去创业,而是有更好的教育,有更多机会培训培养自己的能力。中国有很多可能成为丁磊、马化腾这样的人,可能因为没有碰到机遇胎死腹中。社会应该有更宽容的眼光看待创业这个事情,不要把成功当作必然,要对失败能够接受,鼓励容忍失败。”李开复觉得,这是一个投资人和创业者可以双赢的事情。
事实上,创新工场在天使轮就跟进并扶助创业企业的做法已经得到了更多国内投资者的认同。在新浪微博上,许多VC都开始像李开复一样用一种极度亲民的姿态去面对创业者;在线下,车库咖啡这种模式的迅速走红也深深契合了投资者极度渴望在创业者早期就进入的迫切心态,具体到融资金额,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面向天使轮的早期的小额融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早期投资者甚至在一些创业者刚从旧公司离职就开始争抢投资机会。
两年的时间里,创新工场已经不再是投资圈内观望犹疑的对象,相反,创新工场的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模仿。11月底,又一家Pre-Angel的孵化器——青阳天时基金被爆即将在北京银泰开幕。加上之前成立的天使湾投资基金,创新工场的模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不过,李开复自己最看重的,还是创新工场培育的这一批企业正在形成一个文化群落。
比如,在《商业价值》记者在告诉李开复创新工场投资的企业对这个机构最认可的价值是“推广”和“辅助运营”之后,他明显露出一点失望,“他们其实漏了一点很重要的。”李开复说,“还有文化的传递。”对李开复来说,他最乐于听到的是创新工场孵化过的公司在结束孵化阶段后传承了多少创新工场的文化,以及多年以后他们会不会成为一个对中国科技商业带来改变的大群体。
“我相信从办公室的装饰,上班的环境这些细节都能够改变一个人做事的方式,我希望中国未来的公司是有更多有梦想、有理想的不是只追求财务回报,在公司文化上更加透明,平等,而不是老板一人做所有决定。如果创新工场在未来能够给这些公司留下些东西,我希望是这些。”李开复说。
显然,在中国今天这样的商业环境下,李开复的很多说法还会继续被人质疑“太虚”,甚至会被人理解为作秀。但了解李开复的人都说他真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熟识创新工场的人也相信这是一个在商业之外还有些态度的机构。就像在知乎上回答关于创新工场的愿景时,李开复写道:“我希望能够让中国的创业创投环境更是有利于创业者的环境,而不是让天使VC占他们便宜的环境,另外一个是能够打造若干个走向世界有价值的中国的公司,这里面打造有价值的公司是我们能够可控的,改变这个生态系统包括很多部分,不是完全可控的,但我觉得已经开始看到了希望。”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李开复和他的创新工场想要带来改变最终能有多大,必定还是会与商业的成功正向相关。
而这段路程,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