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追根溯源
“手机病毒”
已成灰色产业链
“目前,流行较多的恶意软件还是手机扣费程序。”张毅说。由于手机和资费紧密相连,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恶意扣费、电信诈骗等,均给手机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扰和损失。今年几次较大规模的手机病毒及恶意软件事件,也都给感染用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邹仕洪说,目前传播的手机病毒及恶意软件中,其中有一半通过恶意扣费、资费消耗、欺诈软件、盗号木马等给手机用户带来经济损失。“估计中招用户可能有上千万,而许多中招的用户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按一个用户一年损失100元左右计算,那规模就有10个亿。可以说,这个手机病毒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否则就没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
“没有别的原因,除了利益驱动还是利益驱动,这是本质原因。”李涛也认为,计算机病毒、木马、恶意软件在它的发展历史中,起初是带有黑客、技术天才个人显耀性质,但在互联网新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10年中,简单的技术显耀已转化为利益驱动,大量的人制造病毒、木马是为了非法财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相比电脑病毒,手机病毒直接‘套现’的机会大大增加。现在,传统的网络安全灰色产业链已经平移过渡到移动互动网上。”
张毅说,围绕破坏手机安全这一领域确实已经形成灰色产业链,从最初SP乱扣费、垃圾短信,再到一些山寨手机内置扣费软件,再到free wap上的恶意软件,都是钱一以贯之。
记者在一个手机病毒论坛里看到,有人在论坛里求购手机病毒,开价从几十元到数千元,需求刺激了供应,诸如“我有手机病毒,50元一个”、“有需要病毒的朋友吗?留下手机号三天内交货!绝对真实”之类的销售广告也时有出现。一位出售手机病毒的人在QQ上告诉记者,手机病毒的价格视对手机造成破坏的程度而定,最高得上万元。
对于国内手机病毒及恶意软件的横行,业内一致认为是钱作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不可忽视资本的力量,一些不是那么正规的手机安全厂商为了有毒可杀,自己也在制造一些只有它们自己才能杀的病毒。
PART4.
手机病毒监管缺失
手机病毒及恶意软件到底是何人在幕后散播?有报道说,2007年,西班牙警方逮捕了一名28岁的男子,该男子因涉嫌制造并传播的手机病毒导致了11.5万部高端手机受到侵染,并给手机用户和无线运营商造成了数以百万欧元的损失。但国内目前没有破获传播手机病毒案例。而与人人喊打的电脑病毒相比,对于手机病毒的监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不断出现的电脑病毒给网民带来各种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对电脑病毒的监管以及打击力度已大大加强。“由于手机病毒还是一个新的东西,相比之下,对手机病毒的监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邹仕洪说,举个例子,12321网络不良及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主要受理手机不良信息和垃圾短信的投诉,手机中毒的举报则不受理。
曾有报道指出,用户一旦发现手机中毒,除了交钱找杀毒公司外,维权是很难的。“实际上,手机病毒都是智能手机增值业务导致的,手机运营商并没有要求用户下载程序。如果发现病毒的站点不在国内,自己杀毒的费用向谁索赔?对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呼吁的,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规定。计算机毕竟发展了这么多年,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而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还是非常新的事物,但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快速跟上。”李涛说,作为安全生产商,发现病毒及恶意软件后,也只能对病毒、木马进行查杀,对制造病毒的人或行为则无所能力。我们经常要与公安、司法部门打交道,在这个过程,我们也了解到公安部、高检、高法在积极了解有关移动互联网、手机病毒方面的概念和信息。
邹仕洪说:“其实相对来说,一旦足够重视起来,手机病毒其实更好控制。传统互联网,只有1个IP地址,抓到人还比较困难,但手机不一样,通过手机号就可以找到这个人。手机病毒相对更好控制,但是控制的方式、方法、手段和传统计算机肯定会有所区别。”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一个有序、安全的手机使用大环境,需要政府部门和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等一齐参与,积极保障手机安全。
手机“避毒”宝典
Tips
手机“避毒”宝典
1、手机内的数据要备份;养成查阅话费单的习惯。
2、在接收短信、彩信的时候,特别是一些来历不明的信件时,若出现乱码,立刻删除。
3、利用无线传送功能比如蓝牙、红外接收信息时,一定要选择安全可靠的传送对象,对于陌生手机通过蓝牙发来的数据传输申请,一律拒收。
3、下载各种资源的时候确保下载站点是否安全可靠,尽量避免去个人网站下载。
5、留意最新病毒信息,关注有关手机病毒的新闻报道。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