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春运,告诉你一张火车票背后的秘密

2014-1-25不详佚名
:春运,告诉你一张火车票背后的秘密

记者走进“12306”网站购票后台,首次用大数据解密全球最大的人口迁徙——春运,告诉你一张火车票背后的秘密。

【“秒”杀】

已知:84亿次——1月9日,“12306”网站和手机端的总访问量;24万次——1月9日,该网站的平均每秒点击量;

求得:晚点鼠标一秒钟,落后20多万次,你就“OUT”了。

结论:这是真正的“秒杀”!

微信朋友圈里有个传得很广的笑话:我们买的不是车票,而是彩票。

对于抢票速度和成功概率,人人都有小算盘。但大数据说,不那么精确的计算,如果按84亿次访问成功预订879万张票,每张票约需要956次访问才能得到,按此频率,鼠标点到手抽筋,那是必然的。

以1月9日为样本,因为这一天开售腊月二十八的火车票,是不少人除夕赶回家的最后机会。而每秒24万次的点击量,让“搏票”成了真正的“秒杀”。

数据显示,人们抢到的票有大概一半是当天放出来的新票。北京乘客周旋就是抢这些“新放出来的票”中的一员,对抢票的难度,她深有体会。9日一早,在她摩拳擦掌要抢一张10时放票的K263次北京至包头的硬卧时,不幸进入漫长的页面“加载”,10:05,所有车票已抢购一空。

根据“12306”给出的数据,9日,人均网购车票排队等待不超过20秒,高峰时也能控制在5分钟以内。碰上“黑色5分钟”的周旋“挥泪剁手”买了飞机票。

对此,“12306”的专家解释说:平均时长未必能完全说明问题,难免与用户感受存在差异。

回答有道理。周旋也明白,鉴于运力不足和需求激增这个死结,春运火车“一票难求”暂时难有改观,而短期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交通运输,是世界性难题。

要温度?最起码,网售车票能免去寒夜排队之苦。

要速度?还得再等等。毕竟“12306”还在连滚带爬地成长:今年春运售票,开门就迎来3000万的日最高登录量,日最高余票查询66亿次,日均销售300万张票以上,单日最高销售501万张票,所有数字都在激增!

心有不甘的周旋在微信朋友圈吐槽,引来两条有趣的回复:

一个朋友说:“车票不够只能排队或秒杀,秒杀至少来得痛快点,难道不是吗?”

另一个朋友说:“如果‘12306’的技术真的改进了,每个人都能秒杀了,你秒杀得过黄牛吗?”

【黄牛】

已知:9日,“12306”网站预订数879万张,实际售出501万张票。

求得:(879-501)÷879≈43%,有43%被顺利“抢”到的票没有支付,又转回到票池中。

结论:一票难求时,为何有近一半的人,放弃了到手的“胜利果实”?他们究竟是谁呢?是黄牛吗?

43%的票没支付,难道是系统太弱、支付等待时间过长?

数据否定了这一说法:在已付款的票中,高达58.1%的在4分钟内就支付了,相当于听一首歌的时长,而在10分钟之内支付的人达81.7%。

要么就是大量预订成功的人又改了主意?

可另一个衡量旅客出行选择改变的数据却没这么高——9日当天,退改票数占售出票的比率仅为13.5%。而去年退改票最高的1月28日,退改票110万张票,占当日售出票数的14.8%。

似乎只剩下一个答案:刷票软件和黄牛的存在。

虽然现有的数据暂时还无法推知,这43%之中,各种黄牛和刷票抢票软件“贡献”了多少,又有多少是“秒”到后放弃。但当看到号称实名售票的“12306”也卖给名为“樱桃小丸子”和“东方不败”的用户,小伙伴们还是惊呆了。

难怪余票再多,都像浮云飘过。

黄牛们先破解了犹如抽象画的验证码,又伪造身份信息一分钟刷走几千张票,俨然成了黑客。被网民讽刺为“逢节必瘫”的“12306”,“疑难杂症”又多了一条。

“12306”表示,如果通过提高购票门槛来阻挡黄牛,那也会同时加大普通人购票的难度。这话没错。“12306”同时表示,身份认证联网正在调试,很快就可以上线运行,将来伪造身份购票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其实,给出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时间表,既超出铁路部门能力,也不一定在人们预期之中。人们真正期待的,是逐步透明的票务机制,是越来越人性化的购票体验。

【流向】

已知:K722次,春运前一天,定员1216人,最高挤进1800多人

求得:K722超员近一半,而同天返程的K724却有很多空座。

结论:流向是发展不平衡的写照。

从读大学算起,这是闫佳来到郑州的第五年。1月13日,他通过“12306”网站顺利买到了1月21日回家的票。

闫佳的春运之旅并没有太多不愉快的感受。这趟车由郑州始发,经开封、阜阳等站开往温州,与春运高峰客流逆向行驶,注定“不会太挤”。

这与我们得到的数据十分吻合。

统计显示,9日,有60.4万人成功买到了从广州出发的票,而同日有48.4万人买到了到达湖北的车票。粤、京、沪、苏、浙是出发地五强;鄂、豫、湘是“回乡大省”前三甲。

将这份榜单与GDP排名对比不难发现,节前的20多天里,大批中国人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中西部多个劳动力输出大省也都迎来了“回乡高峰”。

春运数据揭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的情况依然突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

对于K722次列车(南京至成都东)的数据分析更为直观地展现了这点。

15日(春运正式开始前一天),这趟定员人数为1216人的列车出发时略有空座。车过第二站合肥后,票务系统显示,车上挤进了1584人,直到过了倒数第四站四川达州,情况才有所缓解。这趟列车总共运送了2505位乘客,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超定员运行。

随车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发现,这辆车最高峰时,实际乘车人数超过1800人,比统计数据多出的200多人,很多是因买不到长途票,采取了持短途票上车补票的做法。

而当天反方向的K724次(成都东至南京),无论是数据显示还是记者体验,过了达州向东,车厢内就一直有空位了。

“惨烈”的还在后面。26日的K722次改为上海发车,数据显示,在放票5分钟后,定员1216人的列车就售出了1479张票(含无座),过路车站基本无票可卖。

【鸿沟】

已知:1月9日网购票量为501万张,车站及售票点窗口、电话、自动售票机售出370万张票,比网购票量少了131万张。

求得:501万÷871万≈57.5%,这是1月9日网购票量的比例。

结论:技术越先进成本越低,抢票能力越强,仍有大批人在数字鸿沟外。

闫佳“一键搞定”火车票,周旋也在网上买到了机票。在信息时代,熟练运用互联网,让他们拥有了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得到车票的能力。加之预售日期向网络平台倾斜,网购车票已成春节回家“必备利器”。

在1月9日全国总售出的871万张票中,网购高达57.5%;全国3万个售票窗口、12万条电话线路,不计其数的自动售票机,共卖出370万张。

当闫佳关上电脑,收拾起行李,准备奔赴车站时,从陕西去上海打工的农民工畅磊,却才摸到网络购票的边。

上海市松江区总工会为一批辖区内的农民工开办了一场网络购票培训。曾经“宁可排半天队也不敢上网买票”的他“抢”到了一张无座票。虽然要站14个小时才能到家,但畅磊最高兴的是,终于学会了网上买票、网上支付。

畅磊只顾着高兴,却不知道有多少“看不见的手”正与他同时抢票。在自动刷票软件犹如“一大拨僵尸来袭”时,虽然培训现场的电脑够先进、网速够快、技术指导够耐心,畅磊依然是现场唯一抢到票的“幸运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