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我做了5天快递员

2014-1-8不详佚名
:我做了5天快递员

“还回来吗?”深夜11时,王志强拨通了我的手机,这是我们相处5天以来,他第一次主动给我打电话,目的是为了说服我继续跟着他干快递。尽管此时的他,奔波一天已经很疲惫了。5天里,王志强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我,在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附近的5栋大厦和一个小区转了不下30遍。干活时,除了向我传授要领、纠正错误以外,王志强很少主动说话。我不说话的时候,我们师徒二人之间的空气似乎都要凝固。

高楼林立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一带,遍布着十多家快递公司的站点。每天一大早,快递员们就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来去如风,当你专注自己的快件时,或许没兴趣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到你手中的。

他们所栖身的快递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张着,行业的问题也一同被放大。从2013年“双十一”到现在,快递业的负面新闻就没断过,发生在山东的有毒快件事件更暴露出这个行业的混乱生态。

为了深入了解快递行业从业者这个群体,我应聘成为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与其他快递员同吃同住,体验他们的生存状态。

“怕累的,吊儿郎当的不适合干这行”

由于没有从业经验,应聘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在面试了四五家后,我终于在一家快递公司北京东直门的站点应聘当上了快递员。站点的负责人让我和另一名应聘者第二天带着铺盖来上工。

第二天一早,当我来到站点时,那里已经停了一辆依维柯,七八名工人正忙着从车上卸麻袋。一名身材瘦长的男子从车上跳下来问道,“你们谁以前干过?”我赶忙说,“我干过两天”。这位师傅说,“我姓王,今天我带你”。

冬天的早晨,我和王师傅并排坐在电动三轮车上,迎面而来的冷风直往我的袖口和领子里灌,我最担心的并不是寒风吹痛皮肉,而是车拐弯时自己会不会被甩出去。

在北京,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都靠电动三轮车送货。很多电动车用得时间久了,螺丝焊条坏了,快递员为了拆放电瓶方便也就懒得修座椅了,座垫就虚搭在铁架上,一个人骑的时候,只要坐在中间的位置就能保持平衡,而两个人坐的时候,就像是坐跷跷板,一个人抬一下屁股,另一人人就容易被摔下。

“我先给你说下待遇”,王师傅边骑车边说,一个月最低工资是2000元,公司只管晚上一顿饭,早饭和中饭自己解决,一个月有400元饭费补助,还有100元包月电话费。

“一个月才2500元?”我问。“这是最低保障。”他紧接着说,工资分两块,一个是送件,一个是收件。不管是送一件,还是收一件,都称为一票。一票一元,每个月送3000件的话,就能挣3000元,送不够2000件,完不成任务,也能拿2000元的最低保障款。

按照快递的行规,新人都有一个星期的试用期,如果能承受的话就继续干,公司给签合同,开通内部系统,发录码器。如果承受不了就离开,算是白忙活一个星期,公司不会给一分钱。路上,王师傅重复最多的话就是,干快递就两点,能吃苦,有责任心。“怕累的,吊儿郎当的不适合干这行”。

最繁忙的一天

上工第一天,王师傅的任务是带我“熟悉方位和线路”。每个快递员都有自己的负责区域,王师傅负责的是北京东二环附近东四十条桥周边的几座大厦,有写字楼、饭店,还有公寓。

从公司站点到这些大厦,要经过三条街,过两个十字路口。行进的三条路上,有两条我们在逆行,常常与迎面驶过的汽车擦肩而过。王师傅熟练地左躲右闪。

周一是快递员一周内最忙的一天,王师傅三轮车后面的蓝漆铁皮箱里,满满当当塞着两个大麻袋,少说也有100多件快递。

“别看多,大部分是写字楼的,好送,一层层比较集中,比小区零散户送得快。”王师傅一面传授经验,一面将车停放在人行便道上,本就不宽的便道一下被堵上半边。

我们的第一站是首创大厦,王师傅从铁皮箱里抬下两个麻袋。奇怪的是,他并没有从一楼大堂直接进入大厦,而是先下到地下一层,再坐电梯上到12层。

三天后,当我在首创大厦12层的一处空地将麻袋里的快件倒出来,笨拙地按照楼层分堆码放的时候,才体会到王师傅周一那天,将包裹分类码放的速度是多么惊人。一张张地址详细表单,密密麻麻展示着各种字迹,我需要定睛看几秒钟才能找到楼层和门牌号,而王师傅只要拿起来扫一眼就能辨识楼层和门牌号,几十件快递包裹,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能按照楼层高低码放整齐,随后将楼层最低的包裹放到麻袋的最下面,从低到高装进袋子里后,就开始从最高层往低层依次派送。

几座大厦跑完后,已近下午1点,王师傅带着我买了盒饭,为了避风,我俩坐在两座大厦之间消防通道的台阶上吃饭。王师傅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他说,跟我一起应聘的那个小伙子决定不干了。

几天后,一起应聘的小伙子告诉我,周一上午,他被指派扛着几十斤重的麻袋送完一栋大厦,衣服全湿透了,“脱了棉衣,身上都冒烟儿”。

收入的分水岭是收件数量

一天跟下来,王师傅忙得像陀螺一样没有喘息的工夫,所有的门牌号都印在他脑子里。一单下来,从找到对应地址,核实客户信息,收件人签字,撕表单,短的话几十秒就完成一票。

周一那天上午,王师傅就送了100多件快递,拿着客户签名的表单,王师傅小心翼翼折起来放在口袋里,“这都是钱,千万不能丢”。

相对上午,下午要送的件少了很多,剩下的就是快递员创收时间了。王师傅所在的站点每天要送3000件快递,有20多位快递员,平均摊在每个人身上也就100多件,如果只送件不收件,一个月也就3000来元,“好的业务员其实都是找客户的高手”。

快递员不仅要送包裹,同时也收取快件。快递员收入的分水岭也在于如何收取更多的快件,吸引更多的顾客选择他们所在的快递公司。

王师傅与我都是1986年生人,而在快递行业,他已经干了10多年。按照他的话来说,一个好的快递员,不仅要送好件,还要能收件,收得越多,挣得越多。

在我决定结束体验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下午,希望我留下来的王师傅才告诉我他的收件秘诀,“靠自己的优势击败对手。”

除了会谈判,人缘也是最重要的。王师傅做快递业务员时,夏天的时候都把切好的西瓜分给大厦的保安吃,“他们吃了我的西瓜有时候都帮我扛麻袋”,但友好并不是全部,一些大厦的保安就从不让王师傅和他的工友们从一楼大堂进入大厦,为了绕开保安,王师傅只好每天从地下一层进入大厦。

需要说明的是,王师傅其实是公司的管理者,说白了也就是工头。在两个月前,他只在办公室做一些核实表单方面的操作工作就可以,但由于去年站点人员流失很多,只能自己填补上空缺。

因此,他希望能尽早让我熟悉业务,接他的班。但一天下来,我发现,王师傅收件也并不多,零零星星也就10来件。

“公司业务确实不好,因为站点老换人,新面孔在谈客户的时候不容易被人信任。”王师傅跟我说,客户其实都是“养出来”的。

一张熟悉的面孔的确是赢得客户的方式。起初,王师傅在刚接手这片时,每天也就收五六件,后来增加到10来件,几个月后,最多时能有30多件。

分拣车间内信件包裹满天飞

近期发生在山东的毒快件事件,揭开了快递公司运送违禁品的行业秘密。我也希望了解快递员在收取货物时有没有运送违禁品和查视环节。

2013年最后一天,带着这个问题,我和王师傅开始了一天的派送。恰巧,上午在一座写字楼送快件时,王师傅接到一个收包裹的电话。

收件时,王师傅问,面装的是什么?客户回答说是,衣服和奶粉。听说是奶粉,王师傅要求打开查看一下,“衣服可以寄,但奶粉不行。”他给出的理由是,“年底了,公司查得紧”。

在一个小区,李女士要把一箱化妆品寄往重庆,王师傅在打开查看后说,膏状物不能收。

在我和王师傅每天派送的包裹地址详细表单上面,也都戳有样式不一、刻有“已验视”字样的红章。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快件都被当地公司统一盖上了戳。尽管如此,我也看到一些省份的快件没有盖戳。

王师傅每天走的路都一样,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