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的骚扰如影随形,到底有治没治?”许多市民对垃圾短信随意传播,泛滥成灾的现状表达了不满,工信部、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曾多次表示,严厉打击和防范垃圾短信。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整治近10年来,垃圾短信却越打击越泛滥,似乎又成一令人困惑的“社会顽疾”。
垃圾短信严重地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几成公害。垃圾短信大都是群发,这大量的“子弹”为何都打得准,能准确无误地打到他人手机?有的说是从房屋中介、快递公司或者说是从广告网上收集而来,但这些场所就是能搜集数量也非常有限,不可能“用户半年举报三亿多条”,而唯一能够获得大量手机号的只能是运营商,目前手机用户达几亿,随便弄出一点也比其他渠道多几百倍、几千倍,从以往揭露的信息看,运营商内部人员作案屡见不鲜。
再者,群发垃圾短信是违法违规的行为,工信部门早就下令对垃圾短信要进行过滤,为何还能发得出?尤其是从2010年9月1日起包括手机在内正式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垃圾短信谁发的,要查起来一查一个准,怎么没堵住?只能说电信主管部门抓得不紧,查得不严,更严重的是手机实名制形同虚设,还有不少匿名手机卡继续销售。
垃圾短信满天飞,不是发送者有多大的能耐,而是运营商的利益在其中,发的越多,收取的信息费越多,海南一家电信公司的技术人员透露说,发送短信要向运营商支付服务费,每条短信按0.03元计算,例如每次发送10万条,运营商收益会高达3000元。有的还与运营商联手,“一些公司通过投放广告、业务定制等方式所获得的利润还会与运营商分成”。垃圾短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种互生利益链。
打击和清理垃圾短信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运营商,如果按照法律对出卖信息者进行严惩,对收取“垃圾费”的运营商严罚,垃圾短信还能飞得起来吗?多年来垃圾“牛皮癣”始终难以治愈,症结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