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Ubuntu的野心:打造全能平台

2013-8-14新浪科技思远
:Ubuntu的野心:打造全能平台

美国IT网站Ars Technica周二刊登题为《Ubuntu创始人为何仍在投资一家不赚钱的公司》(Why Ubuntu’s creator still invests his fortune in an unprofitable company)的评论文章称,虽然Ubuntu创立至今已经将近10年,但仍未盈利。不过,该公司的创始人依然在支持这一项目,为的就是将这款系统打造成为一个覆盖移动、桌面、数据中心等各个领域的全能平台。

以下为文章全文:

当马克·沙特尔沃思(Mark Shuttleworth)2004年创办Canonical时,他对员工许诺:“你们两年内都可以依靠我。”

他这么说是为了让团队放松心情,集中精力开发Ubuntu操作系统。沙特尔沃思希望给手下减轻压力,不必非要一鸣惊人。

他从没发出过“最后通牒”。尽管沙特尔沃思希望Canonical能自给自足,但他始终没有因为亏损而威胁关闭Ubuntu。“我们创业时,我对团队说是两年,”他最近对Ars Technica说,“我没有说‘等到我们盈利’,我说的是,‘你们可以依靠我两年。我希望看到的是通往成功的明确道路,和真正有趣的颠覆。’”

可是,十年过去了,Canonical依旧没有盈利。

沙特尔沃思的个人净资产约为5亿美元,他的财富是在1999年将一家数字认证公司作价5.75亿美元卖给VeriSign时获得的。一直到今天,Canonical的所有运营资金仍然来自他个人的资助。

桌面无法独立生存

沙特尔沃思至今没有向Canonical的员工发出盈利的最后通牒。事实上,他反而加大了投入,希望突破既有的桌面和服务器业务,借助Ubuntu Touch进军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

“我认为桌面就其本身而言将会灭亡。”沙特尔沃思解释说,必须要在移动端取得成功,积极拥抱PC技术属性的变化,才能获得成功。

沙特尔沃思最初的目标是利用一款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挑战微软在桌面市场的霸权。但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实现,Windows至今仍然独占93%的桌面操作系统市场,所有的Linux发行版加起来也不到1%。这也就难怪Canonical至今没有盈利了。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倘若沙特尔沃思放弃终端计算市场的革命梦想,转而专注于企业客户,Canonical完全可以盈利。多数知道Ubuntu的人之所以熟悉它,是因为这是一款免费的桌面操作系统,但Canonical还有另外一项规模可观的业务,那就是专门为数据中心提供服务器软件和OpenStack基础架构平台。Canonical最明确的盈利道路就是彻底抛弃桌面和移动业务,集中精力发展数据中心项目。

“我们可以把Canonical压缩成一项能够盈利的业务,”沙特尔沃思说,“我们可以只保留服务器或者只保留OpenStack,那样规模就小多了,就能盈利了。”

当然,这绝不是沙特尔沃思的计划。虽然他是开源软件的坚定拥护者,但同时也有着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构建一个横跨手机、平板电脑、PC、服务器、云计算等各种产品的全能平台。

“我认为机会已经增加了,所以我才愿意投资。”他说,“我喜欢颠覆,希望有朝一日,你可以在手机上拥有一款Ubuntu应用,你可以把它停靠到大屏幕上,把大屏幕变成Ubuntu PC。数据可以在使用Ubuntu客户操作系统的云端处理,而这个云也会运行Ubuntu的主操作系统。我现在不想让人感觉我有些妄自尊大,但我认为这的确有可能……这绝对是一种非凡的颠覆。对我来说,将这些组合到一起比任何的独立部分都更加重要。”

Canonical总部位于英国,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500多名员工。这家公司还没有上市,所以我们至今不知道他们的营收和成本状况。沙特尔沃思曾在2009年透露,Canonical当时的营收大约为3000万美元,他当时认为公司将能实现自给自足。但此后的营收肯定增加了——尽管Canonical是一家开源公司,因此多数软件都免费提供给用户。

搭载Ubuntu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用免费软件赚钱

虽然用户可以免费下载Ubuntu,然后安装到任何PC或服务器上(微软Windows和苹果OS X都不行),但Canonical仍有很多赚钱方式。

在内部使用Ubuntu桌面系统的企业可以向Canonical付费获取技术支持,并应对因为使用Ubuntu产生的专利诉讼。另外,在出售PC时预装Ubuntu的硬件厂商也会向Ubuntu付费,并与之合作确保软硬件的兼容性。中国政府也出资让Canonical为其开发了定制版的Ubuntu系统,取代了Windows。

家庭用户通常无需向Canonical付费,但该公司还是与亚马逊达成了有争议的协议,将购物搜索结果添加到Ubuntu的桌面搜索工具里,以此获得了一些收益。

沙特尔沃思不肯透露桌面业务本身是否已经盈利。他说,虽然桌面“显然不太赚钱”,但桌面与服务器业务的确在竞争,看看谁对我们的营收贡献更大。

“我认为美国人不太了解美国之外的PC世界的多元化现状。”沙特尔沃思说,“但戴尔、惠普、联想三大PC厂商中,今年将有一家有20%的全球PC出货量使用Ubuntu系统,还有一家承诺明年达到同一比例。我认为,剩下的一家也会很快采取同样的措施。”

但Canonical拒绝透露具体哪家厂商做出了承诺,哪家没有承诺。

Canonical的服务器和云计算业务有多个收入来源。该公司向使用Ubuntu服务器和OpenStack的企业出售支持服务。他们还销售Landscape,这是一套专门用来控制Ubuntu桌面、服务器和云计算部署状况的系统管理工具。尽管Ubuntu本身是开源软件,但Landscape却是封闭的。Canonical不会将所有的软件源代码都免费开放。

除了为自己的员工提供Ubuntu的企业外,云计算厂商还通过互联网向所有拥有信用卡的人提供Ubuntu虚拟机。每当你通过云端使用Ubuntu的服务器时,Canonical都能赚钱。

“你可以下载Ubuntu,我们很高兴为你提供这款产品。”沙特尔沃思说,“但对于提供Ubuntu的云计算厂商而言,由于他们本质上是在代表我们,所以是一种商业行为。”

由于亚马逊和其他公司的云计算服务都已经大获成功,所以这项收入应该很可观。“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所有云计算服务的首选方案,”沙特尔沃思说,“我们目前是Windows Azure排名第一的Linux发行版,是亚马逊排名第一的操作系统。在多数提供Linux的公共云中,我们都是排名第一的操作系统。”

这些公司将Ubuntu作为客户操作系统,但Ubuntu还可以用作主操作系统,也就是让云计算得以存在的那个操作系统。AT&T、德意志电信、NTT DoCoMo、中国移动、惠普、爱立信和Rackspace都已经用Ubuntu和OpenStack搭建了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云计算产品。

OpenStack开源项目并非出自Canonical之手,而是由Rackspace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共同开发的,但OpenStack是在Ubuntu上设计的,使之成为了这套软件的默认操作系统。但Ubuntu云计算副总裁凯尔·麦克唐纳(Kyle MacDonald)3个月前在拉斯维加斯Interop IT大会上对Ars Technica说,OpenStack本身已经改变了IT硬件的部署方式。“现在的规模已经不再按服务器来计算,而是按照数据中心来计算。”他说。

麦克唐纳还表示,根据通过Canonical系统获取安全更新的桌面和服务器装机量来看,Ubuntu在全球拥有约22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思远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