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是这样,好多商家都是做价格战做死了。”在距离大促还有一天之际,一位服饰类的核心卖家李波(化名)向南都记者如此描述道。
以京东商城十年店庆促销活动为导火索,在刚刚过去的6月里,中国电商行业经历了一场集体“价格战”狂欢。尽管在不少消费者看来,这场号称2013年电商价格大战的首轮战役反响平平,远没有去年的8·15、双11来得让人兴奋,但在上述的当局者看来,这重复又重复的过程已经成为一场“不打也要打”的危险游戏。用户的需求并非无止境,但各种压力下的玩家们却不得不全速前进。电商靠价格吸引眼球的时代还远远没有过去。于是,一方面担忧自己变成了“卖白菜”的打折户,一方面又不敢停止脚步,怕就此止步于第一阵营的竞争。
而谁将笑到最后?
京东天猫“二选一”的矛盾
“现在做电商,卖家好累的,不赚钱。”在距离阿里巴巴旗下天猫26-28日连续三天的服饰类促销还有一天之际,李波在忙碌之余向南都记者感叹道。
有观点以为中国电商在经历过近几年高速粗放的发展后,正转入阿里巴巴或京东曾经提及的“修身养性”或“休养生息”阶段,评判的标准也正从增长转为盈利。作此判断显然还太早了。
“打价格战会不会让我们赚得更少?一定会。”但在李波看来,这是“不打也要打”的危险游戏。有很多像李波一样追随互联网成长的卖家,他们的营业额已经达到千万以上,并期待从这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电商才刚刚起步,如果说线下的蛋糕没增长或正在萎缩,但线上的销售却是一直在增长。这个过程中,价格战有个很明显的作用,对任何细分类目来说都一样,就是跑马圈地。”李波表示,其实很多卖家都知道,如果做个2000万可能没那么辛苦,还有点钱赚,而即使做到2-3个亿,赚的钱也和这个差不多,甚至还少。“但当蛋糕变大以后,你要还是一两千万的规模的话,就会被吃掉。而做大之后,会有很多投资或者融资的能力,会有很多方法来赚钱。所以前面要先冲,把蛋糕做大。”
这是供应商、卖家、平台等每个电商玩家都能清楚感受到的事实。刘强东那句“越大越安全”的名言,被不少电商人认同。因此,价格战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频繁地开展,大家不得不疲于奔命,保持位置。而在这个过程中,“二选一”应运而生。
就在京东发动6月大促的前两天,京东副总裁蒉莺春突然发博客声讨阿里巴巴,暗示天猫要求商家进行“二选一”。虽然阿里巴巴官方否认天猫进行“二选一”,但多位卖家对南都记者透露,接到过天猫“通知”,若卖家参加了京东6·18店庆月,就会被取消参加阿里双11的资格。
“他们抢得很厉害,京东6·18提前一个月来找卖家,马上天猫也开始了。”陈月(化名)透露称,“锁后台”的事情时有发生。“天猫会提前到卖家这边来,直接跟你去仓库看,有哪些货,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要准备好,应该怎么做。到时候甚至需要锁我们的库存,一件衣服有多少数量不可以减少只可以增加,消费者点击购买后,如果你发不了货就只能被罚钱或者扣分。消费者不会理会是谁锁你的库存。京东也一样,譬如我们把店面装修好了说参加京东活动,突然天猫打电话来说不能参加要改了那个页面,这时候京东就锁了后台,让你进都进不去,被迫要参加这个活动。双方都很强势。”
“二选一”的背后,是京东与天猫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倒影。京东在2011年的下半年发力PO P平台业务,这一业务的核心卖家群体来自服装鞋帽日化等领域,而天猫在这些领域发力已久,又以“双11”资格为有力武器发起强势进攻,京东难免被动。
但最头痛的还是卖家。“我们夹在中间,他们是神仙打架,我们是凡人受伤。”李波对此觉得非常无奈。
频繁价格战或透支品牌
以京东商城十年店庆促销活动为导火索,在刚刚过去的6月里中国电商行业经历了一场集体“价格战”狂欢。京东、苏宁、易迅、亚马逊、当当、凡客等纷纷宣布参战。
易迅C E O卜广齐表示:“通过这几年跑11·.11光棍节和6·18以后,你会发现这不是某个企业的事了,易迅那天的爆发式增长不比京东低,其他的平台都会有这样的爆发式增长,这已经变成网民自己的一个节日了。”
但在不少卖家看来,价格战归根结底,或者说从来就还是只有两个主角———阿里巴巴和京东。陈月举了个例子。“一般的大促都是12点开始,我们会通宵加班。有次某平台号称搞大促,员工要改页面,结果到12点一看只有几百个U V,我就说大家收拾东西回家睡觉吧。所以行家都明白其他平台不用分配太多精力,因为相比起这两家,其他的份额实在太小了。”
2012年,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产生总销售额191亿,其中天猫132亿,淘宝59亿。而在今年的6·18店庆月中,京东CM O蓝烨向南都记者表示,整体的销售规模在6月17日到19日达到了将近50亿,三天总订单数超过700万单,其中家电销售额达15.9亿,整个开放平台包括服装、家具等同比比自营增长了2.5倍。
价格战、人海战术接踵而至,李波回忆称,在去年双11双方最紧张的时候,京东和天猫对核心卖家采取的都是“一对一”的盯人战术。
此次6·18,京东方面给出的数据是,真正因为“二选一”退出京东平台的只有3家,而且都是服装品牌,对京东并无造成影响。但李波透露,真正留在京东的核心服饰类卖家只有1-2家。“作为卖家,其实都是在商言商,以服饰类来说,6·18的销售额只有双11的三分之一,所以两者只能择其优。”
但李波认为,这种选择其实是相当矛盾的。“我们也不想一家独大。就好像运营商一家独大的时候,收费肯定是贵的。有竞争,平台的收费才会下来,所以私底下我们希望京东可以快快起来。以前,一般行家都会说搞完双11,12月份就去北京跑一下,重点支持京东,做一两个月,错开时间,其实大家都难处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竞争,也在推动整个电商行业全速前进,对不少玩家来说产生的是另一重烦恼。
“就像是6·18一样,本来是京东的店庆,但所有平台都在做6·18。做完双11后,到了12月聚划算、各家的年终专场、三折封顶都出来了,一路都在搞促销,从9月份开始就没有停过,一直持续到次年1月份。”
对这种过于频繁的价格战,李波的看法是:“其实很多我都说我不想参加,今天五折,明天四折,后天三折,别人觉得你这个品牌都不是品牌了,就只是在卖货,卖白菜的。”
而更严重的,有卖家甚至会因为频繁的价格战或大促面临倒闭的危机。李波举例称,以服装为例,今年你想做1个亿的销售额,如果全场五折就是2个亿的吊牌价,一般要以2倍的比例来备货,就是说要准备4个亿的货,如果说成本价是3折,那4个亿的吊牌价就要准备1.2个亿的资金,这对很多卖家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在运营或促销手法上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所以行业里流传一句话,价格战就像春药,你明知道它很危险,但是你又一定要享受它。年年都是这样,好多商家都是做价格战做死了。”
消费者从“买便宜”到“占便宜”
除了卖家,消费者的心态也在产生微妙的变化。电商平台激烈的大促之争,低价是最重要的噱头之一,但在这个噱头之下,消费者的热情是否还如以往般浓烈?
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是从事医疗工作的林先生网购的主阵地。在京东6·18大促的前一天,林先生看中的一款音箱由899元大降至699元。6月17日晚,林先生急忙下单抢货。随后,他发现苏宁易购竟然打出了649的低价,而让他颇为气愤的是,在6·18结束之后,京东这款音箱的价格更戏剧性地又降至649元。
对于这样的经历,有消费者觉得很无奈。“如果是急用的东西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