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

2013-4-6钛媒体钛媒体
: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

短期问题:

无可否认,2010 年是华为的巅峰。2010 年华为的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的 247 亿元,2.98 元每股的高额分红让内部员工欢欣鼓舞,同时也让外界一片哗然。

2011 年华为利润开始滑坡,同比大降 53%,净利润仅 116 亿元。而 2012 年,华为一度传出各种巨亏谣言。无风不起浪,华为利润的大起大落,主要由其短期问题导致。

S1:国家安全限制

可能有人会说,2010 年的华为那么成功,难道那个时候的华为没有面临国家安全问题?

问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详细解释。2010 年华为的利润巅峰来源于其 UMTS 产品以及配套的光网络传输的爆发式增长。到了 2012 年,当 3G 盛宴落下帷幕,LTE 投资未成气候,华为急需新的业绩增长点。华为为其运营商网络业务制定了两个新的增长点,一个是运营商的 IT 改造,一个是全球的国家宽带投资。

鉴于中国厂商在软件产品上的积弱,华为一直未能在运营商 IT 领域有大的作为。2011 年华为在科威特收购了 ITS 公司的 BSS 业务,可看着是华为在这个方向上的一次有益尝试。而在国家宽带上,华为在相继拿下卡塔尔国家宽带、新西兰国家宽带后,一度信心爆棚,以为找到了新的增长蓝海。

但很快,2012 年 3 月,澳大利亚政府的一纸禁令,让华为企图分羹该国 360 亿澳元的国家宽带投资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要知道,当时的华为借入围新西兰国家宽带项目的成功经验,对参与澳大利亚国家宽带项目几乎志在必得。

澳大利亚只是一个开始,随即美国国会的调查,以及接踵而至的加拿大、英国、甚至隔壁的菲律宾、印尼等也“赶时髦”开始拿国家安全说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宽带项目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华为染指其中的难度正呈几何倍数放大。

2012 年,接连失去运营商 IT 系统改造、国家宽带两个新的增长点。业绩下滑也就在所难免。当然,有人可能会以华为发布的 2012 年上半年收入 1027 亿,同比增长 5.1% 来反驳业绩下滑,对此我会好心提醒,“请刨去终端”。

S2:禁运调查

2011 年 12 月 9 日,华为在一份声明中宣称“由于伊朗日益复杂的形势,公司将主动限制伊朗业务的发展,不再寻求新客户并限制与现有客户的业务往来”。但华为对美国的高调示好并没有带来实质性好处,华为为此损失上亿美金的业务,美国 FBI 的调查依然没有放过华为,而且最终的调查结果可能是美国对华为开出的巨额罚单。

除了伊朗外,华为曾利用国家高层领导访问古巴的机会和古巴签订了一个 3.1 亿美金的框架合同。但古巴作为美国的禁运国,年初就有爱立信因违反美国对古巴出口限制被罚 175 万美元。在目前的形势下,华为在古巴的合同执行必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引来美国的处罚。

美国禁运国的市场盘子虽然不大,但却是华为传统的高利润封闭市场,对华为的利润贡献巨大。现在,美国一搅合,不单美国市场进不去,禁运国也不让卖了,无疑是雪上加霜。

S3:企业业务是与非

揣着“成功 2010 年”的意气风发,华为在 2011 年高调成立企业业务 BG。在企业业务成立之初,华为就将其“狼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次性投入两万人大会战,企图“大跃进”一举拿下企业市场。但违背自然规律的成长往往事与愿违,华为的高层应该好好总结中国文革“大跃进”,柬埔寨“红色高棉”的历史教训。企业市场的“铜墙铁壁”远比华为料想的坚固,华为除了在城墙下丢下漫山遍野的尸体外,唯一学会的可能就是任正非的一句话,“我们过去的成功,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失败之母”。

华为轮值 CEO 之一郭平今年在终端的一个会议上曾说,“企业 BG 虽然是去年成立的,但公司划给他们的三个业务都是盈利的业务,去年赚了钱,大家不要眼红,但他们今年应该会赔钱,主要原因是人太多”。人太多!果然,下半年华为内部开始出万人大裁员传闻,而流言的漩涡,正是企业业务,目前,万人裁员事实已经浮出水面。

实际上,企业业务正成为华为的利润黑洞,几乎吞噬掉华为所有的利润。传闻其一季度亏损的 6.8 亿美金中,基本上全部由企业业务贡献,其运营商网络和终端业务,都是微利的。

企业业务,继续进攻还是鸣金收兵,对华为来说,是个难题。继续进攻意味着持续流血,鸣金收兵意味着不进则退,运营商网络的增长天花板将让习惯不断进取的华为窒息。唯一要做的,就是收缩战线。

中期问题

M1:宏观环境—汇率波动

虽然任老爷子一再强调,通信行业是小额消费,经济宏观环境对通信行业影响不大。但实际情况是电信行业本身的周期性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各设备商均感觉压力山大。

目前设备商中仅剩下爱立信和华为可能盈利,这话不假,但需特别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虽然爱立信 2012 年前三季净利润达到 122 亿瑞典克朗,但出售索爱股份贡献了其中的 77 亿瑞典克朗,若刨除这部分影响,其净利润仅 45 亿瑞典克朗,同比下滑 60%,净利润率仅 2.8%,可说是濒临亏损边缘。根据华为披露的 2012 年上半年业绩,其营业利润仅 87.9 亿,同比剧烈下降 29%。2011 年华为全年汇兑损失 49 亿人民币,2012 年上半年欧元的贬值幅度甚于 2011 年,若扣除汇兑损失以及所得税,粗略估计华为上半年净利润可能仅 10 亿人民币,加上裁员赔偿、订单延缓,甚至与爱立信的境况不相上下或净利润为负。

如果一个行业中所有选手的境况都很差,还能说宏观环境没有影响吗?

M2:全球去杠杆问题

在华为 2011 年年报的的轮值 CEO 致辞中,胡厚崑在分析华为面临的诸多挑战的时候,也曾经提到,“全球需求疲软、资产泡沫破灭、金融去杠杆化将可能同时发生,增加了未来全球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

金融去杠杆问题具体到华为身上,体现在自身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客户融资门槛提高。

2011 年,银监会调查华为的内部购股贷款,并最终要求银行停止了华为员工的内部购股贷款。这个事件曾经引起极大的争议,因为华为高层为了转移员工的怨气,将这个事件归罪于同城对手中兴的游说。但事实上,如果把这个事件放在全球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就会觉得这样的论调确实很傻很天真。

购股贷款被禁,是对华为融资渠道的一次重大打击,几乎意味内部股票融资方式的彻底失效。在这之后,华为开始尝试发行公司债等其他融资方式,甚至重提尘封已久的上市议程,也可看着华为融资渠道突围的一个举措。在高速增长时候,内部股的作用明显,一旦增速放缓或负增长,奋斗者们低分红或无分红,工作量是同行企业正常员工的1-2 倍,除去分红工资差不多甚至福利还不如同行的话,还搭进去毫无法律保障的东借西凑的大量现金到到企业购股款,换谁都会心态不平衡。

没人会否认亚非拉市场对华为目前地位的贡献,亚非拉市场对催熟华为的产品、锤炼华为的能力至关重要。但正如财新《新世纪》的报告所说,华为打下非洲市场,靠的是低价的产品、灵活优质的服务和坚持不懈的长期投入,但最关键的还是庞大的来自中国政策性银行和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在全球去杠杆化的浪潮下,准政策性银行对客户融资的支持将减弱,将直接影响华为的市场签单。

M3:美国背后的思科

华盛顿邮报的行为要放在中国,是“卖主求荣”,一定会被冠上“汉奸”的帽子,但现在它在美国,所以我们称之为“良心企业”。在美国国会调查报告公布后的第三天,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思科向客户渲染华为与国家安全威胁的证据,思科

本文来源:钛媒体 作者:钛媒体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