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目前两个主要终端,移动互联网终端、多媒体终端,这两个产品还是会有机会出现一些颠覆性创新。首先讲智能电视,目前从电视机转化成多媒体智能终端,以后可能会发展成广义的云终端,这个转换过程中会有机会产生很多颠覆性技术的创新,能不能出现颠覆性的产品?大家都是想现在你要很清晰地描绘出来,恐怕还不太容易。因为一个颠覆性革新,要整个产业链系统,而且整个环境甚至商业环境都相应有一个改变。这种改变往往不是一个企业的能力所能够控制的,它可能是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但是在智能电视领域,我相信会有一些颠覆性的产品出来。像去年我们和腾讯合作了一个产品交冰激凌,实际上是把pad跟智能电视产品结合,坦率讲商业销售还没有成功,但是这个概念确实在消费者和市场引起很大关注,今年我们会推出第二代产品。不仅要求产品硬件方面突破以及相应操作系统软件突破,更重要是需要打造整个应用环境、产业链环境,这是对企业来讲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我相信也会有一些颠覆性出现,未必从终端产品开始,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很普及的技术,未来可能会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有一些更多的创新东西。像我们看到的上午腾讯马化腾介绍的微信,其实阿里巴巴、百度以及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开发出全新的应用,这些全新应用往往是需要一个新的移动终端载体实现,这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和升级,我相信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及相关应用,可能会在应用技术创新方面会有机会出现一些颠覆性的应用的产生。
贺志强:联想一直做终端,除了PC、智能机之外,我最近想的两件事我觉得是未来比较有机会。第一件事,大屏,像智能电视我们也做了尝试。最近消费电子大展我们刚刚发布一款新产品,智能桌面,就是把个人电脑产品变成一个多人使用的产品。大屏的多人使用的产品我认为非常有机会,实际上也在消费电子大展得到非常好的反馈,得了最佳奖项。长远来看,无论桌面也好或者大屏显示器也好,一个真实世界的再现这样一件事情能够实现,我觉得将会是未来非常有颠覆性的一步,从普通大屏,多人应用,到一个真实世界再现环境里互动,这是一个方向。
第二个方向,超越智能机时代。我个人比较看好现在的个人计算设备还都是你要带着,我个人觉得人机的融合应该到了一个发展的起步阶段。所谓的人机融合,它会很自然地融入人生活的场景的部分,而不需要单独带一个设备。我认为google眼镜只是一个雏形,人机融合来讲有大量的机会。比李总看手机,可能薄膜镜片就可以提示,这两个都会有大的颠覆机会。
张亚勤:做计算也好、IT也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希望机器学习人的感观,用最自然方式交流,包括语音、手势、动作、图像,除了键盘鼠标之外,更自然的界面。第二,机器学习人的思维方式,包括预测人的行为、思想。大数据相对变得就比较实用了。早上谈到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这都是大的趋势。从微软角度来讲,有几个方面,随着windows8平台发布,我们希望打通手机、平板电脑、PC、电视、游戏机各种设备之间的障碍,我们现在数据其实还是分开的,希望统一平台,统一编程模式、统一应用模式,使得各种地方都有一个统一体验。第二,走向云,什么东西都要走向云里。包括系统存储、计算走向云。office走向云,不需要买这个软件,可以做云服务。在美国、欧洲推出几个月,很快达到了10亿美金数量。还有xbox也是走向云。第三,微软花大量资金自己做硬件产品,并不是说软件不重要,软件还是有核心竞争力,也并不是说我们合作伙伴联想、戴尔都要竞争,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刚刚开始新的领域,花很大精力更多的合作,打造新的系统。
杨超:我认为在这么几个领域将来非常大的发展有可能会重新市场格局。第一,视频应用,无线互联网高速公路加速建设,视频领域应用可能会有很大的商业机会。视频应用包括比如医疗、教育,这两个领域机会都非常大。尤其在中国,欠发达国家,医疗资源贫瘠,比较有经验的好的医生岗位,我们也没有更多的。比如怎么样保证到通过IT手段让同一片蓝天下不同发展区域的孩子享受同等教育,分享到快速变化的信息,还有他们需要的资源,我相信IT在这里头蕴含着巨大商机,也可以重新改变这个格局。作为我们公司来讲,戴尔现在所有的收购也好、包括研发,都围绕新的变化环境下在大数据爆发的形势下,云计算来临,怎么样帮助到企业解决他的最大的挑战。我记得吴鹰今天分享到的大数据带来的商业机会2020年20万亿美元,今天大概是3万亿到4万亿美元。到20万亿这是巨大的增量,我们公司所有创新,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或者决策机制的创新,市场定位的重新分布都会围绕客户的需求、他们最大的挑战来进行。
丁健:我这里临时有一个问题,他们都没有任何准备的问题。我给你们一个时间,到咱们对话结束的时候你们再回答就行了。这个问题是给三个人,除了张亚勤以外,因为张亚勤提出三个操作系统,IOS、安卓、windows8,我问其他三个人,刚才东生也讲他们也在研究操作系统,另外两家就不用说了,抛开你们跟微软合作伙伴这个概念,我想问你们三个人,五年后请你们给我一个预测这三个操作系统排一个顺序,谁会是老大、谁会是老二、谁会是老三,如果有可能的话,讲一下为什么。这个问题给你们一点时间想。我估计很多听众都想提问题了。我们再甩出最后一轮话题。因为许市长今天待了一天听所有的论坛,我相信我提一个问题一定要让市长非常关心的问题。深圳一直强调创新,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原创技术一直受到发展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我把这个问题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问两位本土企业大佬,从你们经验感觉为什么中国的原创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的话,相对比较慢,特别是突破性的原创技术,从体制、从教育、从文化,还是从哪些角度,就是讲我们创新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对于后面两位国际性的大佬,我想问的是很多原创技术我们觉得在完全靠中国开发肯定时间上会有限,中国应该尽快去吸纳一些或者吸引一些来自于海外的,已经开始有的原创技术,和中国市场结合,你们感觉我们国内还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吸引更多的更好的原创技术到中国来。
先请东生、贺总回答第一个问题。
贺志强:问题很大。中国企业的原创技术我有几个想法。中国企业有没有原创技术?我觉得会越来越多。我们现在谈IT,谈数字中国,中国企业真正深入地在这个行业里面也就是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所以这个底蕴需要积累。我们现在自己做很多投资,很多学生创业,然后很多技术也不错,所以一定会有,需要点时间。但是中国有没有问题?联想是从中国走出去的一个企业,我自己亲身体会有几条可以分享:第一,当我们真正变成一个国际企业的时候,开始在关键岗位雇佣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你在这样的状态下会感觉到为什么跨国公司有竞争,就是要学会用全世界最优秀的东西。我们买IBM之后,日本研发团队一个也没有,中间过程起起伏伏,我们现在日本有500人研发团队。我亲身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才的独特性。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多原创,一定要会用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第二个问题,我们从2010年开始去美国消费电子大展发布我们的新产品。2010、2011年、2013年都很出风头,产品得了非常多的奖,美国报纸媒体也有报道。我发现美国社会有一个认可创新、拥抱创新的文化,它不问你出身,这是中国需要培养的大众文化,就是给创新鼓掌。第二,社会有没有耐心去容纳一个有梦想者很长时间去做一件事,苹果电脑最早的平板电脑叫牛顿,有没有一个宽容环境让有梦想者真正做那么长时间。我曾经说过体感游戏机做的好,应该做到有一个真正的球真正过,但是我有真正的梦想,我也没有勇气说这个事花十年做。
李东生:我同意贺志强的意见。关于原创东西,涉及到教育环境、产业环境,甚至创业和法律的环境。中国企业总体来说,原创技术的比例是比较低,相对美国来说比较低。原因是基础还是比较薄弱,我们在座的企业可能中国企业超过30年的不多。因为我们最早是从小作坊做起,所以我们算历史有30年。真真正正做高科技产业也就10来年,这个积累很浅,从整个中国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