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Android手机的“智能”难题

2013-1-28创事记陈朝
:Android手机的“智能”难题

王女士,今年不到四十岁,大学本科学历,在北京从事办公室文员类的工作。2011年初一口气购买了五台Android 手机,两台留给丈夫和自己,其他三台春节时给了在老家的爸爸和姐妹。按照艾瑞公布的2011年手机调查报告(待确认一下官称),过去一个典型的Android 用户大约是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城市男性。而如今,王女士的家人,可能正在成为迅速增长的Android 用户中很大的一部分。而如果那位年轻的男性还是属于科技产品的尝鲜人士(Early Adoptor),那么现在,王女士这样的用户正在逐步成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甚至是主流群体。于是问题来了,对于IT 行业的很多从业者,王女士的状况还处于一片模糊之中。

大众用户应用获取的障碍,是Android手机面临的难题。

这种无知是豌豆实验室进行用户研究的初衷。和很多发展良好的创业公司一样,豌豆荚的产品积累了可观的用户数,逐步从尝鲜人群中扩散了出去,然而我们也对“用户是谁?”这个问题,感到越发的困惑。是的,只要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大量业内报告:Android 手机的出货量,用户的人口学分布,各品牌的消长……然而对于产品设计,更具体的问题并没解决。我们决定,以用户访谈等方式,尝试性的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在2012年的第三季度,我们针对那些手机达人,和王女士这样的主流人群,展开了一系列的访谈。而结果,尤其是对于王女士们的结果,可能是这项研究中极为有趣的部分。

沉默的大多数

“让智能手机变得更好用”,一直是豌豆荚产品的出发点之一。这里面的潜台词是,智能手机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好用”。对于那些有着丰富科技产品经验的用户,我们对于“不好用”的理解是相近的。毕竟,公司员工自己就多是这类用户。然而网上这一类帖子也经常被我们拿出来讨论:一些IT从业者过年回家,经常会被老家的互联网使用生态所震惊。我们的访谈虽然一开始还集中在北京地区,但是对于那些不是达人的用户,震惊是同样的。

我们在访谈中,涉及了货车司机、学校保安、办公室职员(汽车、房地产、事业单位等)、大学生等不同职业、学历和年龄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是那种精通手机的人。而对于Android 手机,有的人经验稍多,已经用了一年以上;更多的人,都是2010年底到2011年初才更换了自己的第一台Android 手机。他们缺乏手机使用技巧,复杂的操作不是搞不定,就是因为流程太长而放弃。他们的用户教育更为困难,对于科技名词没有认知,例如分不清Wi-Fi 和 3G;或者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例如担心只要连接Wi-Fi 就会被窃取手机信息。他们也不会在手机论坛中出现,不会向开发者反馈问题。反而正是亟待帮助的他们,离开发者非常远。

他们绝不是没有需求或者冲动。每一个参与访谈的人,都表现出了对智能手机的渴望,有人希望拥有iPhone,有人表示自己早就想换上Android 手机,今年终于得偿心愿。他们知道(或者想象过)智能手机的种种优点,也敢于为智能手机花钱。甚至,智能手机是他们消磨时间,获取内容的主要平台之一。家庭主妇王女士说,小孩回家做功课,她就用手机上网不干扰孩子。货车司机张师傅说,出去跑车休息时,他就用手机看视频听音乐。而保安小陈则利用手机度过了很多无聊时光。尽管如此对于他们,智能手机的利用率还是很低的,因为应用获取,是个难题。

智能手机不智能

一位手机达人在访谈中表示,他从诺基亚非智能机(功能手机?定一个术语)一路“玩机”下来,感到智能手机最大的突破就来自于丰富多彩的应用。从此,发烧友把玩各种不同的机型的精力,很大一部分转向了软件部分。王女士们对于这种转变并非一无所知,访谈中,他们都表示,之所以选择更换智能手机,是因为“游戏多”,“能装各种软件(这位用户还不会用App 这样的称呼)”。然而当手机到手时,装上这些应用就成了一大难题。因为这一难题,一些访谈来访者的手机中,应用寥寥无几,甚至是购机之处请身边懂行的朋友装的。而这款价格不菲的智能手机,硬件的利用率并不高,“智能”部分遭到闲置,成了一款绚丽一点的非智能手机。

这种应用获取的难题其实有两个层次,一些用户找到应用下载渠道尚需别人帮助;而另一些用户则卡在了下载、安装等操作上。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对于新应用发现的渠道并不流畅,即便即便手头有了应用下载的工具,很多应用还是难以出现在他的眼前,哪怕这款应用能够解决他的需求。

造成这种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官方”的应用商店Google Play 并不为国内服务;而各种应用商店林立,手机机型碎片化,也造成了不小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手机达人们,都是一跃而过的小麻烦。但是到了这些用户这里,却成了难以逾越的高门槛。这些用户首先对科技产品的经验就是缺乏的。我们访谈的司机只有小学文化,2008年才学会使用电脑和上网,保安则是中专毕业后就来京打工。他们都非常热情的拥抱了Android手机的热炒,主动购买了智能机,但是学习曲线对于他们却异常陡峭。相对来讲,办公室职员的电脑技能要略好一些,但是IT 从业者经常忘记,他们并不是和从业者一样对于科技产品有高昂的热情。一位做财会工作的女士告诉我们,手机买回来是用来用的,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折腾”?这种不折腾,或者不会折腾的态度,构成了大众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状态。

两道门槛

了解应用下载渠道成了第一道门槛。尽管访谈中,这些用户多数都能了解应用的概念,但是从哪里下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有些用户身边有所谓手机达人,这个达人有可能是公司网管,亲戚中的IT 男,或者是自己那个喜欢玩自己高档手机的弟弟。不论是哪一个,把自己的手机全权交出去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另一些用户靠百度搜索,而不是应用商店或垂直搜索,则是从过往网络经验中迁移来的一种方法。而一些厂商的方法更具攻击性:当用户安装了他们的产品,只要手机第一次连接电脑,就会接到推荐,安装他们的手机助手。不论哪一种方式,开发者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用户翻遍自己的手机,也没弄明白去哪里下载应用。

对于一些知晓下载渠道的用户,第二道门槛难题依旧。他们有的已经安装了手机助手,有的从搜索引擎上寻找安装包。这些用户自己能搞定一些手机操作了,手机下载跑流量,应用安装不成功,国内市场上流传的各种病毒、破解应用,广告应用,还是造成不小的困扰。调查中,很多用户都卡在了下载安装的具体环节上。不少开发者为用户体验努力时,应用分发本身的质量可能需要首先解决。而保证这种质量本身需要相当的工作量。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

在访谈中,应用下载的种种难题我们有一定的预计。但是另一个现象出乎我们的意料。很多大众用户手机中安装应用偏少,这不难想到。但是他们的应用不仅少,而且经常是不那么主流的应用,这就很有意思了。访谈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他们是如何获取应用信息的。

一位女士的手机中装了一些七七八八的应用,有一些她自己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原来这些应用是她弟弟帮助安装的,携带着另一个人的喜好。而另一些用户被搜索引擎的推荐引向应用,或者依照应用市场首页推荐、装机必备等列表安装。因为这些应用列表经常有推广因素,或者受到搜索引擎优化、刷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用户的手机中常被这类产品左右。他们对于应用判断的标准,受到传统品牌的影响,如王女士在手机上下载了从人民网到凤凰周刊的应用,也下载了一些日用品牌的应用;也受到大品牌的影响,如保安小陈则认为,百度、腾讯出品的应用理应好用,他不会现在一些没听说过的应用,因为“不放心”。(此段值得扩充,

本文来源:创事记 作者:陈朝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