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品总是那么日新月异,用户习惯几年之间就可以变得全然不同,有些习惯可能现在还有,有些习惯大家则已经渐渐淡忘,当年你用手机也非得用到自动关机不去充电么?当年你也一次又一次给显示器消磁么?今天我们就来回忆一下过去14年的老硬件给我们留下的各种血泪玩机史,回想一下我们的用户习惯怎样改变,并且预测未来,我们的用户习惯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p>
每天“嗒”一声的CRT显示器:
又大又重的CRT
CRT显示器又被称为电脑的“大头”,对于70和80两代人来说,它是和胶卷、磁带一样不可磨灭的记忆,现在除了少数对色彩有特别高要求的专业用户,一般用户已经不再使用CRT显示器,而大部分厂商也已经不再生产这种东西了。
CRT的枕形形变
还记得当年我们是怎么使用CRT显示器的么?各种形变各种矫正!CRT虽然能较好地支持多种不同的分辨率,但是有时你会发现换了个分辨率后,屏幕的形状会有点不对劲,有向内凹陷的枕形形变,有向外突出的桶状形变,也有上宽下窄或上窄下宽的梯形形变。这时就我们不得不用显示器的调节菜单慢慢矫正,有时一个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从一种形变调到了另一种形变,这令人哭笑不得,也令人印象深刻。
被磁化的CRT
CRT画面变形了,虽然矫正起来总感觉不完美,但是好歹矫正一次就行了,笔者还很记得用CRT显示器有个重复重复再重复的习惯:消磁。CRT显示器可能会被两侧的音箱磁化,或者被“摩托驴拉”手机干扰,画面出现抖动波纹、不规则色斑等各种问题,这时就要用显示器菜单去消磁,“嗒”一声就搞定。当时笔者认为,“每日‘嗒’一声,医生远离我”,结果证明,就算每天一“嗒”,CRT始终还是要出问题的,它受潮烧掉了,笔者搬它去修才发现它是那么的沉重。
网友据理力争介绍CRT优势
2006年时笔者开始使用笔记本电脑,那是第一次开始使用液晶显示器,同期还有人科普CRT相对LCD的优点,但老实说,笔者不会再回去用CRT了,一来对色彩不敏感,二来有些事不是看参数能明白的:占用太多空间,容易受潮出问题,很重难送修,据称辐射更大,此外新闻还经常可以看到CRT显示器/电视爆炸的新闻——最后一个很关键,谁想要在身边放个计时炸弹的请举手!
IPS来了,CRT还能留么?
直到2010年,还有人在宣传CRT相对LCD的优势,而且如笔者父亲一辈人也还是偏好CRT的那种色彩,然而国外CRT早已停产,今年国内最大的CRT上游厂商也已经出现巨额亏损,CRT的时代看来真的要结束了,笔者只能怀念下那“嗒”一声的日子……
编辑点评:液晶显示器最终取代了CRT显示器,但却不是因为色彩之类参数方面获胜,而是因为使用液晶显示器,我们不再需要矫正形变或天天消磁,硬件更傻瓜化懒人化,使用门槛低了,而另一方面,液晶另一优势就是,它真能随身带着逛街,液晶可以用在MP4、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而CRT只能是电脑电视,产业优势一比就出来,因此毫无疑问液晶会取代CRT.
-----------------------------------------------------------------------------
针对网友在评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在这里进行集中回答:
1、4楼,局域网传文件很快,怎么不用路由器?
PConline编辑回复:当时个人多台PC或者PC+其他连入互联网设备的情况不多,所以路由(还是有线)只是在大学宿舍或者出租屋比较普及,其他一般用户都是直接桌面一个快捷方式拨号联网的。
2、43楼,怎么不用刻录机?硬盘转接/适配器?
PConline编辑回复:貌似有个COMBO,不过太折腾了,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一线城市”,当时笔者要买个好点的空光碟不仅花钱,还要跑大老远。此外就是银两的问题,这种情况就一次性使用,舍不得花钱买光碟,更舍不得买转接器,这是当年的学生用户嘛。
-----------------------------------------------------------------------------
2每月总有几天不方便,IDE硬盘回顶部
每个月总有几天让你不方便,IDE硬盘:
IDE硬盘的“大容量”梦
IDE在90年代是“大容量”的象征,虽然很多用户可能都不熟悉其硬件的结构,不知道昆腾火球,不知道迈拓,但是可能都遇到过因为IDE限制而带来的故障,而且也应该体会过当时软件限制带来的各种纠结。
跳线,麻烦的跳线
IDE接口比较占用空间,其数据线像条海带,一个接口能接两个设备,而麻烦的是,用户需要手动设置跳线连接来区分“主设备”和“从设备”,基本上所有IDE硬盘光驱身上都会写有跳线怎样设置,不过很容易忽略或被忘记,比如笔者就曾经因为没有正确跳线搞到系统怎么也无法正常启动,纠结大半天才发现是跳线帽掉了。
2.5寸/3.5寸的IDE互不兼容
笔者2006年时就在用笔记本,有时需要传个游戏安装包给台式机,却发现这很难,由于2.5寸和3.5寸的IDE硬盘互不兼容,笔记本硬盘不能直接接到台式机上,因此笔者只好用WinRAR把文件分割成n份,用小容量U盘一份一份地传到台式机,然后再来解压成一个完整的游戏,这在当时而言非常耗时,也让笔者非常纠结,那时还真想有个DVD刻录机。
每个月磁盘碎片整理
有多少80后还没整理过磁盘碎片?是它教会了大家什么叫痛苦和折磨!当年还是Win98/WinME的时代,磁盘都用FAT32格式,虽然兼容性好,但是磁盘管理效率低下,容易产生垃圾,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整理一次来提速,而由于FAT整理起来也慢,还会占用一定的CPU资源,结果就是每次磁盘整理,电脑就半天甚至一天都不能用了,连播音乐都可能不流畅,何等的纠结!
哇塞,SSD使用技巧
现在的SATA硬盘+NTFS格式组合已经完全秒杀了IDE硬盘,不仅容量更大了,而且磁盘整理效率也高了,易用性大幅提升。不过另一纠结物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