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去年便宣布将在台上市的赛博数码广场,已在本月17日正式向台湾证交所提交上市申请,IPO之路迈出第一步。而据台湾媒体援引郭台铭的话称,为彰显集团方面的信心,郭台铭甚至高调宣布“原定今年20家的开店目标调整为‘全台找地、开店无上限’。”
对于大举开店的“信号弹”,中国移动(微博)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微博)向本报记者表示“不必太当真,只是营销手段”。
不过,李易同时透露,鸿海方面现已有计划做一些自营品牌的终端产品,改变原本单一出租代工的模式。“在国外买个品牌,在国内生产,继而可将成本控制很低。毕竟,背后有着富士康这样代工的背景,赛博数码在销售方面就会有独特的竞争力。”
“夕阳产业”下的赛博
在苹果专卖店日进斗金,苏宁、国美(微博)开店数疯狂突增的背景下,以赛博数码广场为代表的传统3C卖场,正变得越来越难熬。
据了解,赛博数码广场目前在中国内地共有34家。虽然曾有消息称,鸿海方面打算“在未来数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大陆兴建20座卖场”,但至今开店进度仍不容乐观。即便算上这开店计划,不足60家的门店数仍难与国美、苏宁这些内地大型3C零售商处于同一个“重量级”。
更为严酷的是,行业性的打击似乎正向整个电脑城零售业态袭来。
“电脑城业态在中国消失是必然的,在美国这种业态就已消失。Best Buy(百思买)在华关店退出、美国第二大消费电子零售商Circuit City(电路城)倒闭都是一个个例子。中国市场未来三五年内就能看出这一明显的趋势,一线城市中电脑城会消失得最快。”李易表示。
“一二线城市可购买3C产品的渠道太多了,传统3C渠道外还有商场及运营商渠道等,另外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也较高。这使得3C产品的销售越发标准化,弱化了传统电脑城的销售优势。”李易同时指出,“现在资本驱动的这些电子商务网站还处于互相血拼的状态,价格战的结果是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的转移对传统电脑城也冲击很大。”
3C零售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资本市场的风向。
有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中国台湾蓝天集团创立的百脑汇就曾经在内地冲击过上市,来自江苏的华海电脑城也在近两年试图登陆创业板,都没有成功。“赛博数码广场这个主打电脑城概念的公司也肯定是在内地上市尝试无望后,才选择转战台湾的,毕竟台湾上市难度较小。可以看出,这个商业模式在包括中国证监会这样的监管部门以及整个投资界都不被看好,被划到‘夕阳’产业了。”
电脑城们的突围
变则通。
据悉,赛博数码广场本身的业态模式或将进行调整,以转售3C消费品形式而独立存在的例子将越来越少。
李易表示,赛博未来更有可能向shopping mall(购物广场)的业态形式转型,而不再是现在这样单纯的电脑城形式。“就像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的鼎好在内地所开的综合性商场一样,不再只卖3C消费产品。”
与赛博数码广场类似的转型,还有起步浙江的美承集团、来自台湾的百脑汇等多家渠道商。
记者从美承方面获悉,公司去年末便与地产商万达广场及终端商HTC(宏达电)等品牌合作,尝试美承数码生活馆的业态形式。其店面产品的设置以及销售人员的安排均与苹果的模式类似,中高端产品带来的高回报以及“店中店”的布局与其此前电脑城的形式截然不同。这一复制苹果模式的“精品店”销售也被指是行业未来的一大趋势。
而鸿海方面还谋求在自营终端品牌上做文章,以带动旗下赛博的销售。据了解,电子产品销售已十分成熟的日本市场,其电脑城等零售渠道不少都是这样销售自营品牌产品的模式,一些电脑城自营品牌的比例甚至超过八九成。
这一集体“思变”的背后,也是国内电脑城业态面临的高租金成本所致。
李易指出,电脑城几乎集中于繁华市区,而黄金地段的年租金非常之高,在一线城市以“租房子”这样的商业模式很难维系。“以百脑汇所在的上海徐家汇地区为例,‘房东’每年会根据徐家汇这个地段价值来进行调整,提租金是很有可能的。而且一旦有大的集团要来接手,这些电脑城就有可能被整体清走,之前就传出过这样的消息。”
“这样一来,成本压力太大了。租金的压力传导至下面实际的销售方,让其面临涨与不涨的两难境地。3C零售这个行业本身利润已经被摊薄得很严重。更何况随着这些电脑城的日渐规范化管理,不再会对员工在福利、加班费上进行克扣,人工成本也上去了。原来电脑城能够讲价的‘竞争优势’,也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而被杜绝。目前工商部门都要求这些电脑城统一收银,以前由偷逃税而来的优惠基本都没有了。”李易表示。
谈及业态模式的转变,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一部分有实力的会去做综合的房地产,比如像台湾日月光这种在商业地产和半导体领域都很有经验的企业。“而对于那些相对二线的企业,有些退出市场,有些就像华海电脑城这样不甘心的,就转战到常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