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追逐的新市场机会,并非能沿用“球员兼裁判”优势
微软的应用程序(以Office为最)能够成功,很大原因在于球员(应用程序)兼裁判(操作系统)的优势立场,不过微软追逐的许多新市场,是无法用复制此种胜利模式的,此在对抗Google、苹果最为明显。
Google 以因特网事业为主,因特网是开放的,微软无从垄断,Gmail服务就是比Hotmail服务好,微软没有办法以裁判地位恶整Gmail,过去微软让Excel与Windows声气相通,一年时间就将Lotus 1-2-3踢出市场,之后复制这类方式,把Xing MPEG媒体播放器踢出,用Windows Media Player取代,也把ICQ踢出,用MSN Messenger取代。
基本上微软一直坚持球员兼裁判的地位,若微软期望从游乐器市场赚到钱,大可直接加入Sony,然后发展与推行PlayStation版的微软游戏,但微软知道如此不具裁判地位,所以才积极打造自有硬件的裁判:Xbox,好与Sony分庭抗礼。
另外,苹果坚持高度垂直整合,全线全程的流畅完整体验,也使微软的裁判作梗竞争法无效,苹果 iPod用户可以买到一个完整体验,但微软恐不易用Zune提供一样的体验,过往惯用的“二流球员 + 裁判护佑 > 一流对手球员”手法,对Google、苹果无效,特别是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也是一个电子规格、功效过剩,转而讲究亲和美感使用的时代。
5. 试图复制过往的成功模式
这不仅是微软所犯的错,这几乎是每家成功企业都会犯的错,于市场上成功的企业,为了保有原战果,且听从原客户的意见等的结果,就是不断强化现 有产品的技术,最后反而是整个技术、市场趋势的转变,导致原领导企业反处于弱势,此种失败几乎快成了宿命论,此在“创新的两难”一书有太多的案例说明,包括硬盘业、钢铁业、推土机业等均是如此。
类似的近例也有一个,Sony靠(当时)超高硬件规格的PlayStation赢得市场,之后复制此成功法,推出也是超高硬件规格的PlayStation 2,并再次赢得市场,因此深信PlayStation 3只要再用更高规格就会持续赢得市场,结果是:规格过剩,人们转而对Wii的新奇操控大给好评,PlayStation 3失去销量的主流地位。
同样的,微软以Windows操作系统而崛起,先从Windows 3.x尝到甜头,之后Windows 95有大甜头,然后Windows 98、Me、2000等,但其实用户的操作系统汰换率已经转缓,效应早已钝化,等到Windows XP问世时,市面上的局势是:25%使用Windows 2000、50%使用Windows 98/98 SE,25%使用Windows 95,不再是新一代操作系统100%取代旧操作系统,同样的钝化也发生在服务器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甚至是应用程序及服务器应用程序,如 Office、Exchange等。
例如Exchange 2000推出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仍有40%的用户停留在使用Exchange 5.5,Windows 2000推出时,也有60%用户坚持用Windows NT 4.0,到很久才愿意换替。
已经有诸多汰换钝化迹象,微软仍然大力投入Windows Vista,试图复制Windows 95时代的软硬件界大连手、大成功,但结果是大失败,只好转向推出Windows 7。
总结
上述是明显的错误,甚至早有多人讨论、交流过,但在此进行归纳整理。
其它例如在企业端推行SA(Software Assurance),也使许多企业用户怨声载道,纷纷抗拒出逃。或者,让苹果能用BootCamp方式执行Windows(微软方必须持续提供新版Windows的开机程序等技术细节给苹果),反而让Mac销量明显增加(3、4年间增加一倍),使微软的过往PC 伙伴难堪。
事实上,微软的成功或许只是个偶然,当初微软将一切都赌在跟IBM合作开发的OS/2 上,Windows 2.0版后只交给2名工程师进行后续维护,然这2名工程师就写出极伟大的Windows 3.0(具图像多任务操作环境且能兼容执行DOS应用程序),并在实机展示后,使Gates、Ballmer等高层彻底政策转向。
成功或许偶然,但上述的失败似乎就有迹可循,当然!或许不是只有微软是偶然成功,今日很招摇的苹果,其当年的Apple II也是个偶然成功(将开关输入改成打字机键盘输入,将灯号输出改成电视屏幕输出),今日的iPod、iPhone、iPad的热卖,苹果方夸耀是 “我们经过很严谨仔细的应用情境、使用者体验等琢磨才发展出新装置”,似乎是计划性成功,但很糗的是天线门事件后使大家看破,其所谓的“琢磨”仍有其限。
总之,上述的失败讨论,期望能成为其它业者的一些借鉴,共勉之。
9 7 3 1 2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