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初看到这组数字很惊讶。微软的影响力世人皆知,但当这种能力被数字清晰地量化出来时,感叹的背后多了一份思考。
数字至少反映了三件事。一是微软构建的生态系统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微软在中国的生态系统包括销售运行微软软件的PC、服务器、存储和智能移动设备的硬件厂商;基于微软平台进行应用开发的软件公司以及销售和分销这些产品的经销商;安装与管理基于微软产品的解决方案、对企业和个人进行微软产品和技术培训,以及向客户提供其自有应用的服务型企业,或经营以上多种业务的公司。另外,那些微软硬件产品的加工厂和分销商们也正从中获益。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微软动一动,大家都跟着动。
二是相比普通硬件,做软件是很有赚头的,这个好处不只是直接的现金收入,还是一种控制力。
三是中国软件企业仍处于做大做强的发展阶段,何时达到构建产业生态链的高度,有待论证。
不止如此,在中国,微软生态系统推动的本地投资,包括研发、测试、一些辅助系统的开发、销售市场管理培训等,其规模已经达到近760亿元人民币。
世界软件产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化、全球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可中国软件仍迟迟找不到自己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定位。
金融危机中,软件外包业务的逆势增长,让中国企业在兴奋之余也看到了差距之大。有分析机构预测,全球离岸外包规模到2012年将逾1600亿美元,中国要想在此期间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目的地,行业规模需要有5倍以上的增长。
谈外包、谈软件加服务,找适合中国特色的软件发展之路都没问题,企业规模做上去也不是问题,但要做到近似微软这样全面而广泛地掌控生态链,却是很大的考验。
中国不缺乏软件人才、技术创新,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也是一年胜一年,中国的市场需求更是全球瞩目。在中国,5亿至10亿元规模的本土软件企业超过100家,过亿元的超过983家。中国产业基础也达到了做大做强的条件和要求,在行业前瞻性上,我们的技术提出时间并不晚于别人。那么,中国为什么造就不出微软、IBM这些对产业链(或本国产业链)有控制力的软件企业?
本文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