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家则呼吁,可以探索对买家实施有条件的实名制,通过完善机制进一步规范网购平台。
恶评师大钻评价机制空子
记者在淘宝网的论坛上看到,一位淘友发帖称,自己在QQ上认识一位上海的淘友,这位淘友介绍说,自己是通过买东西后给人差评来赚钱的,“我就先买东西,收到货后再跟卖家联系,通过各种方式暗示他,如果不把钱退回,就给他差评,很多卖家都担心店铺经营受影响,选择把钱退给我,对已经发出去的货干脆选择放弃。随后我再把收到的货转手卖掉,随随便便就能赚一笔。”
在最近几个月,这类职业差评师在网购平台上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在篱笆论坛、宽带山等知名论坛上,关于“买家恶意评价”的帖子并不少见。记者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职业恶评师的常用手段,比如,有的恶评师在挑选卖家时,一般不会选择本市或周边城市的卖家,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卖家找自己麻烦,同时找一些信誉还不高的卖家下手,尤其是“一钻”以下并且已经加入消保的卖家,因为对于只有“心级”的卖家来说,如有几个差评,店铺经营会受严重影响。还有的职业差评师则表示,尽量不会在聊天记录上留下把柄,和卖家聊天时,主要强调产品不好,然后通过QQ聊天或者打电话的方式来暗示卖家退钱,而通常卖家一开始也不会想到将电话录音,为了保证自己店铺的信誉度,一些卖家只得无奈地将钱退还。
另外,在百度“有啊”、易趣网等购物网站上,也同样存在一批恶意买家,一位网友在百度“有啊”论坛发帖表示:“自己辛苦地经营店铺却还是被买家恶意评价。”
网购衍生新的灰色产业链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网购信用等级和评价机制衍生出的“灰色职业”远不止职业恶评师。记者在网上搜索到,除了专门给人恶评的恶评师外,还有专门帮人删除差评的删差评师,一些删差评师通过向卖家发放小广告,宣称自己可通过网站内部人员进行差评删除,每删一次价格在200-300元不等。业内人士坦言,这和专门的“刷信用”公司有些类似,这类上游公司也是通过给卖家发送信息、广告,称卖家只需付多少钱就能够达到一定的信用等级,从而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此外,一些购物网站针对信用体系的政策也引发了网友的质疑。有网友提出,去年3月份,淘宝网取消了对信用评价的投诉审核,并认为淘宝这一做法的原因是为了节约客服成本,“遇到恶意给差评的人,卖家几乎束手无策,只能忍气吞声地被职业差评师敲诈,非常不公平”,有网友表示。
对此,淘宝网方面解释,去年网站的确对评价机制进行了调整,以前如果买家给出差评以后,卖家可以找买家沟通,请求买家进行修改,但这就导致一些卖家半夜打电话给买家,骚扰等现象频频出现,因此淘宝网对评价机制作出调整,目的是为了增强评价机制的公平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