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从那儿以后他不相信我了。
记者:他为什么不相信你?
盟友母亲:他觉得是我把他硬弄到里头做治疗,他觉得是我的事。
盟友父亲:如果他逐渐地转好,做好事,做3个月、5个月,也许就变好了。
记者:如果他们仅仅是出于对这个仪器的恐惧而表现得顺从,您觉得这是真正的改变吗?
盟友父亲:他要能恐惧一辈子也未必是坏事,能工作也未必是坏事。
盟友母亲:不说了,再恐惧就变态了,还不是坏事。
解说:
在网戒中心的电脑里储存着很多孩子的演讲稿,除了讲述自己感受之外不乏对网戒中心和杨永信的称赞。
采访:
记者:这是什么?
盟友:这是盟友的演讲稿
解说
:孩子的赞美也被网戒中心当成是一种成果和收获,96%以上的成功率和家长对孩子戒除网瘾的热望足以支撑杨永信的网戒模式。
采访:
记者:这个数字会对很多家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它是真实的吗?
杨永信:成功率的调查是我们家长同盟委员会,他们亲自去了解的。
记者:但是你们网戒中心在向任何一级政府部门汇报的时候不也使用了这些数据吗?
杨永信:是,我是保守了,我是把96%降到90%左右的,
记者:这不就是您的一个念头吗?
杨永信:我现在够招风的了,我不希望给我惹来更多的非议或者麻烦。
小坤:以不被电为标准,心里爱咋想咋想。医生也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
记者:这个会有反差吗,外表做的跟心里想的?
小坤:有反差。
记者:比如说?
小坤:太多了
记者:可是我们在网上或者说也看到了很多人的说法,他们说他们是在伪装?
杨永信:我说如果你的这种行为能够伪装一辈子的话,是不是也很好!
记者:这还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吗?
杨永信:你说得非常好,还是刚才的那个话题,你认为所有的都是装的吗?你如果认为所有的都是装的那这个就是伪科学,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我在2006年我们市里一个领导说,杨永信,你哪怕成功救治一个孩子都是功德无量的事。
解说:
这是《新闻调查》记者来到临沂后网戒中心安排的一次点评课后出现的场景。
采访:
记者:你好像是网戒中心被跪得最多的人。
杨永信:知道因为什么吗?你知道为什么我乐此不疲,为什么我在这样一个非议当中,在这样一个压力面前我为什么坚持,继续做下去的原因吗?
记者:那一瞬间您是什么感觉?
杨永信:我认为很值,我认为我很激动,我认为我所有付出的辛苦、付出的委屈,付出的辛酸今天都得到了回报。
记者:假如在那样的场面当中那些抱着你的腿下跪的孩子,如果他们仅仅是出于对你的屈服,或者对你的讨好而这么做的话,您会感到难堪吗?
杨永信: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也理解他们。一个孩子改变需要时间,需要过程,今天可以是表面的不意味着明天还继续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
盟友家长A:
所有的父母现在看到我们来跟你们这样交流,他们肯定觉得我们非常不正常,肯定不能理解。要是换位思考,要他们家里有这么一个孩子的话,他们就不会这么想,说心里话,我们家里有这么一个网瘾孩子我们家无宁日,真是这样的。日子都没法过,我们只能有病乱投医了,只能这样说。
盟友家长B:
咱们国家有哪个地方能让我们去呢?你说对不对。
记者:
我们也听说一种议论,他认为父母这样让孩子去接受治疗的话是不人道的,你们怎么看?
盟友家长C:不是,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这才是人道。把孩子救好了,变好了,变精神了。这不是人道,这是什么?
记者:可能有人觉得目的是正确的但是这9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