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苹果之所以决定将部分电脑的生产转回美国国内,主要是顺应整体行业趋势。随着自动化生产的普及,以及能源价格的上涨,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苹果决定在美国生产一部分电脑或许对美国的就业有利,但同时也反映出全球计算机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如今,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全球电脑市场的变革,都在改变着IT企业的生产方式。惠普每年通过自有工厂和承包商生产5000万台电脑,但为了节约燃料成本,并尽快为企业客户交付产品,该公司却有很多大型台式机是直接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和东京等高成本地区生产的。
“让客户在五天内拿到产品是很重要的。不仅如此,当地的客户看到机器上贴着‘东京制造’的标签时,也会感觉很自豪。”惠普PC和打印业务高级副 总裁托尼·普罗菲特(Tony Prophet)说。他表示,惠普五年前供应给欧洲的台式机多数都来自中国,但今天,该公司已经将生产转移到捷克、土耳其和俄罗斯。
惠普专门针对企业客户出售这些电脑。而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提及的在美国生产的Mac同样是大型设备,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苹果是否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企业用户。该公司的iPhone和iPad仍将在中国生产。
已经关注科技行业25年的罗布·恩德勒(Rob Enderle)表示,倘若库克将苹果的电脑组装业务转回美国,这些产品很可能是针对本土销售的大型、低价值产品。
“像iPhone或iPad这样的高价值产品则会成为更大的手笔。”他说,“库克希望给苹果带来一些好消息。他不想让人们认为,苹果没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以后便开始衰落。”
最近几十年来,电脑制造商一直在将制造业务转移到海外。此举最初广受赞扬。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访问都柏林市郊的Gateway工厂,并盛赞美国制造商在“凯尔特之虎”的科技崛起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该工厂2001年关闭,原因是Gateway选择通过中国制造来节约成本。戴尔凭借在得州开发的精益制造技术异军突起,但作为将制造业务整体迁 往中国的一部分,该公司于2008年关闭了位于奥斯汀的工厂。戴尔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市的一处工厂曾经获得过2.8亿美元的政府资助,但仍于 2010年关闭,戴尔也向政府返还了部分资金。
早期的笔记本电脑多数都产自中国,目前仍然如此。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延续了这一格局。惠普每周都会有大量装满笔记本的集装箱发往欧洲。
笔记本电脑的人力成本在零售价中的占比约为4%至5%,仅比空运成本略高。然而,随着自动化的普及和运输成本的增加,这种格局可能会很快发生变化。
虽然组装零部件可以创造一些就业,但电脑的主要价值还是来自处理器和图形芯片等半导体原件和显示屏。该市场既有很强的全球性,同时又集中于几个区域。
英特尔的多数处理器都来自俄勒冈、亚利桑那、新墨西哥、以色列、爱尔兰和中国的工厂。其他芯片公司则自己设计产品,然后交给中国台湾或中国大陆的大型工厂生产。电脑屏幕主要是在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工厂中生产的。
然而,苹果iPhone和iPad所使用的特制玻璃却是个例外,主要来自美国。
尽管中国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随着全新制造趋势的崛起,机器人将进一步压低成本。电脑中最有价值的零部件,也就是安装了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主板,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自动生产。人类员工只负责安装电池和清理屏幕等工作。
恩德勒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投入使用——多数都是由其他机器人制造的——组装业务的区域性成本差异将会消失。“这将取代多数工人,尽管你仍需要一些人来管理机器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