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U型设备,也可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带64k时隙复用的简单型,一种是带有64k时隙复用的灵活复用型。灵活复用型有一个好处,就是可提供FE1扩展接口,为一些语音、RS-232数据或会议电视等设备提供扩展的接口,可增强设备的可扩展性。M功能负责网元管理。既管理C型,也管理多个相关的U型设备。具有配置、告警、性能、资源、安全管理功能。M功能(或部分功能)可以嵌入到U型和C型设备中。也可以独立成一种专门负责管理或通信功能的设备。应规范设备的可靠性和各种保护能力。如电源保护、线路保护、板卡保护、业务接口保护等。应范设备的交叉连接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大客户接入设备应具备业务的开启功能,通过软件界面,可开通、关闭某些电路。也具有带宽管理功能,可根据需要调整电路的带宽。可以是基于64k颗粒度的调整,也可以是基于2M带宽的调整。
(6)子网管理器讨论
子网管理器负责收集多个所属子网的配置信息和告警信息,进行信息加工,保存SLA记录数据,负责向TMN上报数据。
(7)几个细节问题的讨论
建议1:大客户接入网应以星状和点对点拓扑为主,减少环形网和链网的使用。这样可以简化配置过程,降低成本。遇到需特殊保护的情况除外。
建议2:当接入网网元采用SDH线路接口时,其定时功能应采取设备定时模式或环回定时模式,不建议采用自由振荡模式。采用自由振荡模式,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这样做将不能可靠传递网同步定时信息,对于移动基站这种对定时质量要求很高的终端设备,将带来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建议3:提供基于业务的管理功能。所谓基于业务的管理和目前大多数设备提供的设备管理功能侧重点有所不同。设备管理功能是以设备为对象进行管理,它不容易看到整个电路的状况(因为一条电路可能经过多台不同厂家的设备)。而业务管理是以每条电路为对象进行的管理。当具备了VC-12通道端到端传输,或者具备了E1通道的成帧传输,通过记录和分析V5字节或者E1帧开销,就可以得到完整电路的性能和告警情况,实现对业务的管理。大客户接入网,一般都要穿越不同厂家的设备,一旦电路出现误码或故障,通过业务管理就能快速发现问题,为排除故障争取时间。
建议4:大客户接入网应加强对J2开销的使用。J2 是SDH VC-12通道的接入点识别符,由15个字符串组成,使用J2可以简化网络开通工作。由于大客户接入网需要穿越传输网,中间可能会经过多次数字交叉连接,有时会出现电路配置错误,而且不易发现错误所在,给开通工作带来麻烦。有了J2就可以很方便识别所收电路的编号,对排错非常有帮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建议5:实现内置探针功能。探针是一种对电路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和统计的技术,需要和基于业务的管理软件配合使用,是一种比较新的概念。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租用电路的端到端管理,生成SLA报告。进行远程环回,插入测试序列等。目前虽然一些厂家的接入设备声称支持探针功能,但是采用的是私有协议,不能和其他厂家设备互通联动。因此建议尽早对探针的开销使用进行标准化。通过编制探针命令字来进行控制,如实现远端环回;读取远端虚拟寄存器,写入远端虚拟寄存器等。探针命令字可以放入E1 TS0的开销中,也可以放入K4的第8bit中,具体帧格式尚需进一步定义。探针应放在U设备中也应放在C设备中,这样不仅可以监视到端到端的状况,也能监视到中间结点的情况,便于故障定位。下面是一些关于探针的概念。
●内置探针:将探针功能内置于接入设备中,可省去额外的探针设备,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可靠性。
●被动探针:只进行监视和响应控制命令,自己不发起控制的探针。
●主动探针:可以发起控制命令的探针。如控制远端环回,插入测试序列等。
●在线探针:在网络正常运行的同时实施监视的探针。
●离线探针:当网络某条电路置为测试状态时才可工作的探测。
●TDM探针:对TDM通道,如E1、VC-12进行探测的探针。TDM探针包括两种形式:如果用户信息是E1成帧的,可以利用E1电路中的G.704帧的TS0开销,实现告警和误码性能的双向监视。利用VC-12中的V5字节开销,实现探针功能。
●以太网探针:对以太网帧实施监视及控制的探针。以太网探针比TDM探针要复杂一些。对于以太网专线业务,虽然用户接口是以太网,但本质上租用的还是E1或VC-12电路,因此通过监视TDM探针,就可以等效知道以太网的传输质量。
建议6:逐步推行SLA协议,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运营商的差异化服务水平,提高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