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Final Cut Pro也好、iOS也好,苹果重视“可学习性”多于“效率”。
然而,即使苹果以“易学”为优先考虑,也不代表他们完全放弃“易用”:由 iOS 7开始,iPhone加入了屏幕边缘手势(Screen Edge Gesture),藉此解决“易学”和“易用”的矛盾,先前我们提及到的设计师Abhimanyu Bhosale,也十分肯定这种交互方式。
不过iPhone目前的困境,就在这个全新的屏幕边缘手势上可见一班。
交互方式的困境
尽管iOS 7的屏幕边缘手势触发的“返回”功能深得好评,但手掌比较大、坚持使用小屏手机的爱范儿高级编辑李赓,在用了iPhone 5c一年之后,仍然使用不少用户嫌弃iPhone的“返回”按钮──因为他一直都不知道有这个功能存在。
为什么他并不知道这个手势的存在?因为屏幕边缘手势,并没有iOS基本操作手势一样的直观。
在2007年iPhone推出以前的所谓“触控”,只是把触控笔取代鼠标。当时的触控屏受Windows影响,交互主要由点击(Tape)、拖动(Drag)和长按(Hold)组成,在手机上使用滑鼠式的操作,无论是可学习性或是效率,一样不高。
后来,iPhone成为第一台大规模使用触控手势的智能手机,确实的把“触控”带进“手势”操作的直观、易用的新时代:滑动(Swipe)、拨动(Flick)和捏压(Pinch)手势等等,完全改变了当时触控屏的交互方式。
但不知不觉之间,iOS已经发展了快要第十个年头,功能也愈来愈多,交互手法也在一路的完善;但是,iPhone也需要愈来愈多的全新交互方式,来触发全新的功能和完善不理想的交互手段。下图是历年iOS所新增的全新的触控交互方式(不包括iPad的新手势),我们可以看到iPhone的触控交互手段的变化:
随着iPhone的功能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传统的交互方式已经不敷应用情况,苹果愈需要增加新的交互方式;但当苹果已经把最简单、最直观的交互方式用于最初的iPhone系列,未来苹果可以采用的简单交互手法愈来愈少,故此只能透过增加复杂性来区分不同的功能:
• Home键的操作由点击(回主页)、双击(多工画面)、三击(默认Voice Over)、长按(Siri)、指纹辨识发展至轻点两次(Reachability);
• 点击(Tape)由一般的一次点击(点选),发展到双击(放大画面)、长按(呼叫选单)、然后到了3D Touch的按压动作(快速选单);
• 屏幕手势由滑动(一般拖动)、拨动(揭页动作)、到更复杂的屏幕边缘手势(通知中心、控制中心和“返回”动作)、然后再加入了3D Touch的按压手势(多工画面);
愈来愈复杂的功能、愈来愈复杂的交互,苹果如何处理?
易学、易用的两难
在“操作性”和“功能性”愈来愈难平衡的情况下,苹果仍然是先选“易学”,后选“易用”。
当Google隔三打五也要给Android的操作方式来个大洗牌之际,苹果的操作方式一直坚持着历年来的传统。即使他们在2013年的iOS 7一样来了一次翻天复地式的大变革,但我们可以留意到:苹果没有改动旧有的交互方式,只是把更复杂的的功能、叠加在更复杂的交互方式上,尽可能不让新的功能,影响到旧有的操作性。
所以即使你不懂用任何新功能,也照样能懂得用iPhone……的所有旧功能:
• iPhone 4s新添了Siri功能,触发它的手势是“长按Home键”,但你即使不懂长按Home键呼叫Siri,你也懂得iPhone的基本操作。
• iOS 5新添了下拉式通知中心,呼叫时必须使用屏幕边缘手势,从屏幕上缘把通知中心拉出;但是,我家女皇用了iPhone多年,一直都不用通知中心、也不懂得用通知中心。
• iPhone6s新添了3D Touch功能,但你不懂用3D Touch,也不代表你不懂用iPhone……反正3D Touch 仍然被不少人视作为噱头。
可是,为了不影响旧有的功能和操作手势,绝大部份iPhone的新的操作方式、或是新的功能,都不能如以往的以十分直观的方式交互,导致这些新功能都变得没那么“易用”。以3D Touch为例,按压(Press)与长按(Hold)的动作本来就十分接近(下图),而压力感应的反应也不甚完美,本来就不是一个很理想的交互手段,也使3D Touch能承载的功能也不太多,结果目前只能成为“噱头”。
故此,在人机交互的手段日益复杂下,我们可以见到:
• 当iPhone的功能愈来愈多,我们就更需要愈来愈多的交互方式。
• 需要愈来愈多的交互方式,交互的方式就愈来愈复杂。
• 当交互方式变得复杂,研发新功能将会愈来愈困难。
• 当苹果愈来愈难以研发新功能,iPhone的改进将愈来愈不容易。
新一代的交互方式
当大家还在期待新一代iOS10会有什么新功能时,我们可能没有留意到:以“易学”为核心精神的苹果,在人机交互的路途上愈来愈不好走。
苹果在这几年也一直尝试全新而更直观的交互方式:包括在2011年的自然语言交互(Siri)、2013年的生物辨识(Touch ID)、2014年的Apple Watch、2015年的压力感应(3D Touch),苹果甚至在最近取得透过使用者的肌腱及骨骼运动,以读取手势输入的命令。但问题是,Siri也好、3D Touch也好、Apple Watch也好,苹果仍然未能找出一个比触控手势更易学、更易用的交互方式,亦因为如此,iPhone的发展也一直停滞不前。
爱范儿早前报道,指苹果将会在本年的WWDC进一步优化Siri和3D Touch等交互手法,我们能期望苹果在这次WWDC能交出什么新的手段呢?
苹果会否把Siri进一步发展为人工智能的交互手段?还是把3D Touch作为iPhone进入VR的交互大门?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