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简陋的电脑鼠标已经从最尖端技术发展称一款相当普遍的设备。而且,事实上,鼠标操作在今天显得似乎有点过时。触控板和触摸屏的出现,已经开始让人们怀疑鼠标是否还是现代计算领域最合适的输入方式,虽然现在还无法完全放弃鼠标,但发展下去,鼠标是否会灭绝呢?或者位置完全被取代?
鼠标简史
鼠标的诞生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其方式很独特也很奇怪,实际上它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均有亮相。
第一个鼠标亮相的时期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计算机仍处于十分早期起步阶段。英国海军看是研究Comprehensive Display System的雷达模拟项目,简单直译就是综合性的多仪表显示系统。一位名为拉尔夫·本杰明(Ralph Benjamin)的科学家质疑该系统是否足够优秀,于是在1946年研发出了带“轨迹球”的操控器原型,在当时还被视为英国的军事机密,不过随后在1947年这个“滚球”就获得了专利。
拉尔夫·本杰明的操控器发明为今天的鼠标奠定了基础,并且该类似鼠标的装置一用就用了几十年,直到2005年他接受IEEE History Center采访时才透露了这个伟大发明的诞生时间表。在采访中他信心满满,并提到对于早期的输入方式而言,“轨迹球”无疑是长期稳定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亮相时期相当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就是1960年代,主要角色是今天被誉为“鼠标之父”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他发现与鼠标像素的一种设备就曾被用在雷达系统中,但不够好,所以从1961年开始他和团队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改为操纵杆、跟踪球等。直到1963年恩格尔巴特才设计出了一款手掌大小、以轮子为基础的设备,也就是鼠标的初始原型。经过数次对光标控制器的修补和测试后,1964年推出了几乎最完善的首款鼠标的原型诞生了,这款鼠标由一个木盒子组成,表面仅有一个按钮。
1968年的12月9日,恩格尔巴特在金就是旧金山布鲁克斯大厅的讲台,向世人展示了10年时间的研究成果:NLS系统,在长达90分钟的展示过程中,他使用了先进的鼠标、所见即所得的文字编辑器、超链接、文本图形混排等,因为这场精彩纷呈的展示让人眼界大开,后来这次活动被冠以“演示之母”的活动中。
第三个亮相时间与第二个几乎同期。当时德国柏林一个名为 Telefunken电子巨头,于1968年10月2日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Rollkugel 的圆形或球形鼠标。说实话,那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还未做好将其X-Y坐标位置指示器公诸于世的准备,但Telefunken已经进入市场开启先河了,开始在零售渠道广泛使用。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Telefunken公司忘记申请了专利。
不过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虽然有鼠标的专利,但是由于专利只有17年的有效期,他从未正式获得专利费。由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团队针对“输入”的解决方案结论非常相似,所以1973年鼠标又一次出现在了施乐PARC研究中心的Alto计算机上,该鼠标也正是恩格尔巴特所在的SRI International(斯坦福研究院)提供。1983年苹果的新机型Lisa时期,将以10万美金苹果股价从施乐PARC搞到手的鼠标改良并商业化发扬光大。1987年SRI同意将把鼠标专利卖给苹果公司。
触摸预示着时代变迁,但触摸可能还不是永恒方案
看来,鼠标是用于控制一个电脑的完美方法,今天鼠标已经非常普及,大多数情况下你很少能够看到没有连接鼠标的台式电脑,虽然笔记本电脑总是附带触控板,但是很多用户更喜欢随时携带一个小鼠标来代替。
我们不难发现,过去三十年时间里,其实所有其他电脑的外设都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就连连接鼠标和电脑的USB接口都有了显著变化,并且也还在持续革新。不过,鼠标本身很大程度上保持相同的形态,轨迹球被光学或激光传感器,变得更有效率了,但仍提供相同的功能。
说实话,触摸屏操作现在还难以进入主流的PC业务。有人可能会争辩说,那是因为电脑用户总是习惯于使用鼠标来浏览自己的电脑,所以很难被说服以尝试新的输入方式。真是这样吗?在过去十年,或者说五年时间里,很大触摸屏设备的相继登场,已经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适应性其实非常之强。
此前,触摸屏一直被认为是新鲜事物,其实它进入我们的视野时间并不长。然而,现在所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几乎清一色触摸屏,起初人们争论带物理键盘还是触摸屏的手机谁更好的问题,现在已经销声匿迹,更多的人讨论新的触摸操作体验中哪一些更舒服、更人性化。
但其实,很多触摸屏设备,现在也可以自然地连接传统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越来越多的触摸界面提供了桌面模式,而且越来越多的2合1混合类型的设备亮相了。搭载Windows10平台的设备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你应该注意到,微软该新系统提供了不止一种输入方式,不仅支持传统鼠标键盘,还包括触摸屏和Cortana语音控制。
观察市场,很明显开始有很多大厂商和大企业都开始试水更多样化的输入方式,寻求让用户熟悉的全新的输入方案,只是目前离目标仍遥遥无期,侧面也表达了即时触摸操作不一定成为PC的主流,未来的输入方式或许会有更多的可能性,科技大碗微软不也创造了广为人知的HoloLens项目吗?他们的的努力并不仅仅是为了博取新闻价值,而且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成为主流输入方式的一种。
这种算意外创新的输入方式吗?
有意思的是,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人正在创造更多全新的输入方式,力求带来更好的计算体验为目的。比如来自加拿大的创业者Calvin Chu和Ashish Bidadi发布的具有针对性的输入方式:模块化操控面板,解决了键盘鼠标无法便捷地进行操作问题。
Palette提供了多个旋钮、按钮和滑动条等一系列模块,使用者可以将其像乐高积木那样可以拼起来,然后定制出符合需要的输入方式。只要将这些模块通过USB与电脑相连接,再通过配套软件即可实现简单的映射,各个模块控制什么可以区分得一清二楚,创造另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这种输入方式适用于哪些人呢从介绍来看,Palette适合音乐制作,DJ大跌、视频后期编辑等等,甚至是用于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