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媒体人、公知与职业化

2011-11-15FT中文网佚名

在我作为媒体人的职业生涯里,曾经遭遇过为数巨大的媒体同行著作。不过, 我却很少阅读这些作品。原因?说出来可能很得罪人:多数他们叙述的事情、道理和理论,要么我或有涉猎与了解,要么老生常谈,殊无情趣。说句更大不敬的话,比较浅薄。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个行业里的人都如此。我也曾经结结实实读过几本同行的书,并为之击节赞叹。其中一本是我的师弟、当时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就职的王栋先生的著作《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我几乎带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情读完这本书。其一,他居然扎扎实实地采访了几乎所有美国顶尖杂志的总编辑,其中包括了我深为崇拜的《纽约客》、《大西洋月刊》和《纽约时报杂志》;其二,他在美国停留的时间比我还短,不过一年多一些时间,居然有那样的毅力、意识与远见,做了这样的一个项目;和他比起来,我在美国几年时间几乎算是虚掷;其三,他居然还比我年轻!

另外一位我认真研读著作的媒体人是我在《南方周末》时的老板,现在香港大学任职的钱钢先生。他早在1986年即以《唐山大地震》一书开创中国报告文学之先河,名噪一时。不过,我更喜欢的却是他在2001年辞别新闻业界之后的著作,尤其是《旧闻记者》,在2005年阅读1945年的中国华文报章,不仅记述那个时代的风云,亦是当时情形的两厢比照,与中国历史蹉跎的嗟呀。

值得阅读的中国媒体人的书尚有若干,例如财新传媒胡舒立女士的《舒力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等。

媒体原是一个浮华躁动的行业,因为其本身所处的位置就在于为公众发掘事实,传达声音。媒体的声音往往容易为公众所熟知与记忆。然而恰在于此,媒体人便往往异化起来,以为自己的声音便具有了相当的“真理性”,便越俎代庖,充当起布道者来了。中国的媒体同行所出版的书籍,往往自我沉醉于政治或哲学的品评,大势或社会的论战,历史或艺术的判断。换而言之,他们已然超越报道者的角色,而享用起评判者的权威。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媒体人越来越喜欢把自己列入“公知”的行列。“公知”这一名词的流行应当始自《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第一次评选影响中国的50位公共知识分子。此后,“公知”一词在中国妇孺皆知,自由主义者动辄以公知自居,而在网络世界中被戏称为“五毛”的左派人士,则不遗余力攻击“公知”。

如果我们可以暂且按下“公知”一词的褒贬涵义不论的话,这一头衔实际上乃是带有相当沉重的意味。“公知”所组成的部分乃有两个部分,一者为公,即其在公共领域之中所言所为;二者为知,即其在知识领域之中所成所就。因而,公知不仅仅是在公共领域与政治、社会乃至民间形成紧张关系,而且是拥有其踏实的学术领域的职业性,多是著作等身的研究者。例如,美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乃是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与文艺评论家;而爱德华•萨伊德,乃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

在西方国家,尽管媒体人也往往自我标榜乃是社会精英阶层,但敢于自称“公知”的,也无非少数。为公众所承认的,迄今为止,也不过李普曼和詹姆士•雷斯顿等寥寥几个而已。

然而,美国媒体人中一生自称为记者的,却绝不在少数,而且其著作往往颇有可观之处。我素来喜欢阅读美国记者所著作品,其中裨益,实在一言难尽。列举几个列子。

美国最著名的记者,当数揭露水门事件的卡尔•伯恩斯坦与鲍勃•伍德沃德。他们共同凭借《总统班底》一书,荣耀新闻行业。其后,伍德沃德自然一路荣升,如今已经官至《华盛顿邮报》副总编辑。然而,伍德沃德却依然是邮报驻白宫记者,在新闻的第一线。2003年起,他连续出版了三部曲的《战争中的布什》,采用第一手的采访,以及常人难以接触到的资料,披露布什政府的战争内阁真相,在美国又成洛阳纸贵的作品。伍德沃德几乎对尼克松之后的美国总统均有浓墨书写,其自身地位又令这些总统难以抗拒采访要求,所获资料,几乎全然一手,委实是公众了解美国总统与白宫当时运作的绝佳素材。

另外一名政治记者,在美国政治调查新闻中亦难以忽略,是《纽约客》的资深军事记者西摩•赫什。他在肯尼迪时期担任《纽约时报》记者,即与白宫过从甚密,甚至成为第一位了解肯尼迪患病真相的记者。赫什亦成名甚早,1997年的《卡梅洛的阴暗面》即披露了病痛对于肯尼迪执政的负面影响。2005年,赫什在《纽约客》首次披露了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并形成了《命令线》一书,开始引发美国国内对伊拉克战争的全面质疑。

《纽约客》杂志另有一名记者的书,我几乎本本都追,就是专注媒体行业写作的肯•奥利塔。他在本行中涉猎甚广,并且触角深入。早期的《三只瞎眼老鼠》叙述美国三大电视网之衰弱;其后作品《背景故事》,焦点集中在《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领域,叙述这些公司如何在应对新经济与互联网时的惊慌失措,致使步步寥落。对于我等职业媒体人来说,确实读下来惟觉冷汗涔涔。其新作《被谷歌》已由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

啰唣如此众多的美国媒体人著作,其实无非在说明一点问题:即媒体人写作之专业性。以上的作品,有以下共同点:1,无论时间长短,岁数大小,江湖地位如何,他们都明确定位自己为记者;2,他们的作品,都仍然集中在以记者为职业的写作上,其作品,无非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专业性写作;3,他们纯然不以为自己列身公知或社会名流,写作无非乃是职业身份驱动,尽管也必然对社会之进益起作用,但应是作品自身的逻辑所致。

中国之现代化进展至今日,许多层面依旧是面目模糊,其中致命一点,乃是职业化发展的严重滞后。例如“公知”一词,媒体人也是公知,律师也是公知,教授学者也是公知,于是公知便面目模糊起来,成为一个是非难辨、褒贬不明的词语。

职业化的准则,乃是要求每个领域中的人士,都谨守各自的伦理、规范与法则,既不能随意逾越自我身份的局限,又不能放任自我规则的损毁,更不能置自身伦理的约束于不顾。惟有人人都谨守自我的边界,而又恪守自我职责的完整,整个社会的运转,乃得以有序健康之建设和发展。

我并没有特别指责媒体职业化程度不高的意思,只是因为我身在这个行业,更加了解内情而已。其余行业的职业化程度之低,恐怕更有甚者。媒体人擅于批评他者之颟顸、暴戾与冷漠,惟独对自我局限一叶障目。我以为,批评恒是,亦不妨从自身的职业化开始做起,倒真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真实贡献。

本文来源:FT中文网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