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年轻人热捧手机软件“医生”,生病不出门,全靠手机“看病”。手机软件真能成“治病神器”吗?
生病去医院挂号、排队、等专家,花钱多不说,还花时间。如今,智能手机堪称全方位“智能”,不仅能美颜拍照、学英语、测PM2.5,还可以“看病问诊”。
可是,软件“医生”真的能“对症下药”吗?医疗专家认为,病情因人而异,就诊因病制宜。
诉苦:轻信手机“医生”病没治好暴瘦10斤
3月14日,在郑州工作的王女士接连胃疼、呕吐,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按照手机下载的“家庭医生”的诊断处方,喝了几天中药,还根据“小贴士”,吃了不少“健胃”的烤大蒜。其间,王女士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
“上吐下泻,吃点东西就得跑厕所。一周暴瘦10多斤,再也不敢相信智能软件了。”王女士告诉记者,手机“医生”的药方很全面,中药、西药,还设有养生提醒。“看起来很专业,但确实没治好我的病。”王女士说,直到3月19日到医院就诊后,病才渐渐痊愈。
谈起为何信赖手机“医生”时,王女士说,当时她一位朋过敏严重,按照手机“医生”列出的药方,吃药不到三天就痊愈了。随后,王女士也下载了“家庭医生”软件,平时按照上面的保健贴士,早喝蜂蜜,晚喝牛奶。
“现在身边很多朋友都用手机家庭‘医生’。平时上班累,去医院看病又贵,小病小灾的全依赖手机上的药方。”不过,经过这次教训,王女士已经把手机上的“医生”软件卸载了。
调查:测视力、看痤疮各类医疗软件应有尽有
昨日,东方今报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栏中,输入医生、问诊、看病、测试等词语后,立即搜索到不少相关应用软件。应用类软件如家庭医生、掌上药店、皮肤医生、私人医生等,测试类软件可以对视力、色盲、心率等做检测。
这些医疗类软件,有专门针对某一专科的,也有针对儿童或是女性的,还有的软件直接以“治百病”命名。推荐下载的应用类的医疗软件,包含各个科室信息、疾病种类,用户可以对应自身病症,查询相应药方、饮食禁忌等,上面还会提示一些生活常识、保健技巧,有些处方后还标注有“某某医生方”。
这类软件除了能对感冒、发烧、腹泻等常见病给出处方,还针对白血病、传染病、癌症等疑难杂症列有中药处方,有的病甚至列出十多个处方。
不少测试类软件在功能应用中并没明确指出,能够准确测出结果。有些软件介绍中,含糊地标注着“系统将提示您可能患有的疾病信息”。一些视力测试类的软件,甚至打出了“大作战”游戏方案,号称能在闯关游戏中,检测视力情况。
体验:“家庭医生”酷似游戏仅供参考
记者根据手机应用商店排行榜,下载了最受欢迎的一“家庭医生”软件,它集合了7000多个中医处方,囊括12个科室、40多种疾病种类。
在“搜索”板块中,记者输入“感冒”二字后,系统自动推荐142种感冒药方,其中包括小儿感冒中药方剂、病毒感冒、伤风感冒等多个处方,甚至还罗列出公务员感冒良方,孕妇感冒秘方,都市人、中学生、教师感冒偏方,一月到十二月的感冒治疗方法等。
随后,记者又接连下载了几个医生软件后,发现软件中所罗列的秘方或者偏方,均可在网站中查找到。
除了“家庭医生”,手机测视力软件也颇受年轻人的追捧。记者任意下载了一款测视力软件,体验过程就像玩游戏。
记者一只手拿着手机,手臂伸直,另一只手遮挡眼睛,点击屏幕,根据显示字母,在下页选择看到的字母。测试结束时,系统显示,左眼视力0.9,右眼视力1.2。几秒钟后,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视力数值变成了左眼1.0,右眼1.2。随后,左眼视力竟又增加到了1.1。
提醒:手机软件看病不可轻信
使用手机软件看病吃药,到底靠不靠谱?记者就此事咨询了两位专家。
医学博士、省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周艳阳认为,手机应用类医疗软件就像教材一样,只起到了归纳和分类的作用,市民可以根据需要,参考保健知识,了解疾病预防方法。对于软件所提供的处方,可以参考,但不能偏信。
“如果手机软件医生靠谱的话,只要下载了软件,那么每个人都能当医生了!”周艳阳说。
“再好的软件,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诊断。”医学博士、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小兵说,网络甚至手机软件只是起到补充信息的作用,病人可以依靠它们去了解相关知识,但不能代替去医院看病。
两位专家均表示,每个病人都存在个体差异,同样的病,对不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