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天下网吧 >> 网吧天下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余额宝和银行:5000亿让几十万亿颤抖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14-3-10我来说两句
:余额宝和银行:5000亿让几十万亿颤抖

5000亿能否让几十万亿坐立不安?事实上,“聚沙成塔”快速增长的“余额宝”,正在让动辄几万亿、十几万亿身家的国有大银行和商业银行心生警惕。2月底,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下简称“银行业协会”)召集了一个银行存款自律规范措施研讨会,表面上看来虽然是针对银行业加强存款利率管理,但到会的各银行会员单位高管都明白,这很大成分上是针对“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们。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银行业协会利率工作委员会还组织了一个由工商银行任组长单位、农业银行任副组长单位的专项课题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余额宝”问题,并最终形成报告。

位于月坛大厦20层的天弘基金,正成为北京西二环另一个银行和他们的协会聚焦的对象。在这场利益格局背后,是颠覆者与被颠覆者的博弈,还是蚕食者与被蚕食者之间的进退?

事实上,银行业协会和它的会员单位已行动起来,据了解,关于加强银行业存款利率管理的行业自律公约正在酝酿。针对的焦点,是希望更改证监会赋予货币市场基金(以下简称“货币基金”)的“投资协议存款可提前支付且不罚息”条款,提出应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而不是作为同业存款。这必将降低各家商业银行与“余额宝”的交易。

这里面区别巨大。如果作为一般存款对待,那么,这笔存款必须缴纳存款准备金。并且,提前支取要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银行业内部,意见也未能统一,大型国有银行对待“余额宝”们的态度,与其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分歧。一些商业银行人士对于自律公约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条款并不十分赞同。

据了解,有关商业银行的“存款自律公约”,已经递交给银监会相关领导请示并最终定夺。

银行业内的不同声音

以余额宝为首的各类货币基金爆发增长让银行坐立不安,他们正尝试给予反击。

2014年2月26日晚间,中国经济网发出消息称,近期银行业协会召开银行存款自律规范措施研讨会。期间,有银行业界人士及金融领域专家学者认为, 应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在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为同业存款,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同时指出,要求各行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利率上限执行同档次基准利率1.1倍,货币基金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或收取罚息。

上述内容据说是此次要制定的银行业自律公约中最重要的一个条款。

据了解,由银监会、银行业协会和大型国有银行的三位重要人士推动银行业协会利率工作委员会召开了此次会议。

对此“公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反对。

他在一篇文章中认为,与银行资产状况相比,货币基金披露持仓信息、控制资产期限和信用等级,比银行资产透明得多,所以,货币基金风险管理主要方式是分散投资而非计提存准;准备金会侵蚀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降低产品竞争力,是变相保护银行业。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多数会员也不同意以上条款。以是否缴纳存款准备金为例,人民银行依照各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科目数据来一一核定存款准备金数额。商业银行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缴纳,更不可能依照条款执行。他表示,如果参照协议,商业银行或将亏损严重。

他举例说,假设某商业银行以6%获取100亿元协议存款,在不缴纳存款准备金的前提下,以7%贷款的使用,一年获得1亿元利润。如果依照规定缴纳,则其中要有20亿元必须由7%贷款置换为1.62%利率的准备金收益。至此,该笔业务将亏损760万元。

另一位了解此份银行业自律公约的商业银行人士表示,自律公约要求过于严格。“公约要求,18家会员单位如果违反规定,必须限期整改,并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和处罚;要求会员之间对违反公约的行为进行检举”。

由于各家银行诉求不同,这份自律公约目前还没有在行业形成高度统一的意见。

据了解,目前三家大型国有银行总行不接受天弘基金为代表的各类货币基金协议存款交易。

“虽然总行没有下发正式文件,但总行协议存款的审批部门不批准各自分行与货币基金的存款交易。”相关人士说。

与国有大行拒绝与货币基金交易不同,接受记者采访的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均表示,一直与其保持业务往来。

在他们看来,多数股份制银行属于融资类银行,余额宝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易对手。

“目前货币基金是一个管理同业业务流动性的重要资金来源,只要价格合适,我们以此来配置债券、票据等投资业务。”其中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用“囚徒困境”来形容此时各家商业银行的处境。一方面,它们不得不接受余额宝带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使得原有的存款越来越不稳定,在没有想出更好的应对之策时,各家商业银行只有与余额宝合作,即便后者用价格来要挟我们,因为谁都知道,我不做自然会有别的商业银行做”。

但另一方面,这些银行的个人存款正在流失。

而最致命的是,相比于存款的流失,现有客户习惯的改变,是国有银行最难以接受的。

而这也正是阿里巴巴想要的结果。

习惯被颠覆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所带来“羊群效应”已开始扩散。

有商业银行零售部门人士告诉记者,自余额宝推出后,其所在行的类似互联网理财产品流入资金规模开始不断减少,而流出量逐月攀升并已出现负增长。

截至2013年2月底,余额宝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用户已突破8100万。从2013年6月13日至今,余额宝规模每天以22亿元左右的速度上升。

由此可预见的是,当更多的客户习惯了余额宝,他们将慢慢远离银行,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的各类业务收入都会下降。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除了挤压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利润空间,还促使这些业务脱媒,改变了现有人群的“金融习惯”,这些产品正在逐步动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话语权。

事实上,银行还面临其他的存款压力。据了解,目前多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对公存款也开始明显下降。“春节过后,我们几个对公账户存款余额环比1月下降50%。不少国有企业开始通过旗下的财务投资公司,将原本的一般性存款转变为价格更高的协议存款。”一位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银行也在想一些堵截的办法应对。一位持有工行卡的余额宝用户近期发现,其转入余额宝10万元的操作屡次失败,原本可一次性转入支付宝账户几十万元。原来从2月28日起,工行把转入余额宝的最高上限降低至单日5000元。面对这一政策,该用户愤愤地说,“哪家银行不让我买余额宝,我就不用它的储蓄卡!”

面对这种局面的演化,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也放出了狠话。天弘基金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持有协议存款是银行的政策赋予的。如果以后市场适应了货币基金的发展,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就不会再做银行的存款,而是直接去买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券商发行的企业债。“我们直接把钱给企业,把银行这个中间环节给取消。老百姓通过买余额宝直接投资企业发行的债券。这更恐怖,因为已经没有银行的事了。”他说。

鏖斗

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余额宝的盈利模式是存在于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我来说两句(请遵守法律法规)
声明
本文来源地址:http://www.ithome.com/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邮箱:support@txwb.com.,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 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