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关帝庙商城的市民好奇地发现,有一家网吧的牌子变成了“网咖”。其实,近来网吧变“网咖”的例子不仅于此,这最终要归结为网吧生意的日渐式微。近年来,我市网吧有的“缩减”,有的干脆关了门,而早在10年前,网吧营业执照可谓“一证难求”,那么造成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网吧淡出视线生意惨淡
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管理科科长蒋赞介绍,一个地方网吧的数量原先都由上级有关部门限定,从10年前开始,我市实际开门营业的网吧数量一直是73家。据一些网吧老板透露,当时一张网吧经营执照的转让费用也被炒到了20多万元。
据了解,从2003年到2008年,在关帝庙商城一带就有8家网吧,生意相当红火。2001年,市民阮伟杰租了间60平方米的房子,买了20多台电脑,在关帝庙商城里开起了网吧。“当时生意那叫火,一天到晚没有一台机器是空着的,想上网的人都排起了长队。”阮伟杰说,当时一台电脑一天就能赚四五十块钱,成本半年不到就赚回来了。
因此,后来他也把网吧扩充到了500多平方米,250台电脑。不过随着近年来上网的人数减少,网吧生意不景气,关的关、缩的缩,到目前为止,我市实际开门经营的网吧已不到60家,而且不少都缩小了规模。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市场管理科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网吧数量的上限已经不受控制,但申请注册的人却寥寥无几。
多种因素影响网吧经营
记者从市网吧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市网吧当中,上座率达到50%的只占到两三成,不少网吧的上座率连20%都不到。
曾经的网吧老板杨先生介绍,当时他在南市路上开了一家拥有200多台电脑的网吧,可从2009年开始,前来上网的人数逐渐减少。杨先生说,随着房租的连番上涨,再加上电费,开网吧的成本越来越高。“夏天的时候,空调一开成本就摆在那里了,有时候为了节省不开空调,那就更没人来上网了。”杨先生后来索性改行做了其他生意。
据文广新局市场管理科工作人员分析,近年来,进入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减少,特别是青年人减少是影响网吧生意的主要原因。网吧的消费相对低廉,更容易被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并持续消费。在我市一般情况下到网吧上网的,接近半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
因此,这部分人的减少,直接使得网吧的生意大打折扣。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家庭电脑的普及,也对网吧生意造成了较大冲击。“现在手机能够随时随地上网聊天,且不少游戏都开发了手机版本,那种光看电影、聊天就能在网吧呆半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还了。”该工作人员说。
一些网吧开始转型
今年刚把自己的网吧改成“网咖”的老板张先生坦言,这些年来,互联网浪潮来势迅猛,网吧的经营举步维艰,而“网咖”近段时间来正在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兴起,他也想通过这种网吧和其他产业结合的模式,改善经营状况。“网咖”模式其实就是在网吧的基础上,引入咖啡馆、茶馆的经营模式,比传统的网吧更强调休闲功能。据了解,目前我市共开出5家网咖。
经过10多年的经营,为了在市场站稳脚跟,阮伟杰把原来的250台电脑缩减到现在的120台。他说,眼下只要市场上一出新的硬件,如CPU、显卡等,他就立马提升网吧电脑的配置,且每隔两年就要有一次大更新,确保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最好的上网环境,同时他也自助收银,节省成本。据了解,目前我市也有不少网吧为了赢得市场,正在上网上下功夫。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