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小编朋友圈的截屏
首先,确实有相当多的业内人士都转发了这篇文章,他们的观点也都是五花八门,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也有进一步解读的。以下摘取部分业内人士的评论:
华为VR张梦晗:
这是解释VR导致眩晕的最好文章。
实际上我认同他的观点:构建一个完全模拟真实的虚拟现实设备,并且让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目前的技术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要进行妥协,不要妄图把用户永远留在虚拟世界中,而是抓住有限的时间里,给用户提供足够好的体验,现在只能留几十分钟,后面会越留越长。中短期的技术发展来看,留用户一两个小时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也就够了。另外更主要的是如果我们的内容设计不好的话,再好的硬件也留不住用户一分钟。
很多180度3D的VR内容(大家懂得)就算拿Cardboard看半个小时都还觉得不过瘾,晕也想看,这就是内容的力量,写这篇文章的大神肯定没试过用F35头盔看这种内容,或者玩Tilt brush。
很多人对这篇文章嗤之以鼻,我是很不理解的:作者说的其实都是能够决定这个产业生死的问题,大部分人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并不够,而且后面随着VR的逐渐发展,这个死线会越来越明显,处理不好VR产业会翻大跟头。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都是不可取的,当务之急是要对VR进行标准化,VR不是鹤顶红也不是长生不老药,要明确它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什么,什么样的体验是能够接受的,什么样的体验是无法接受的,有这样的评价体系,大家就能看清VR是如何一步步在成长,然后成长到什么程度会达到一个极限。避免埋头开车,然后撞进恐怖谷里。
就像那些高度拟人的机器人,就是掉进恐怖谷里面的最好例子,做的太过了又力有不逮,就像用针刺破气球,对产业是破坏性的行为;还不如松口气,别吹太鼓,它会是一个好看的气球,也许还能带大家飞。
爱客VR硬件研发负责人张卫平:
关于动量和动态聚焦两点确实是目前技术,或者说可商用的技术没法彻底解决的。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解决方案,通过光场技术和位置追踪可以改善这些问题。目标不一定非要是让所有人都不眩晕,通过技术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晕,能够体验到VR,这才是意义所在。
Utalife熊廷美:
你的穴居人大脑又出场了:“我的眼睛说我在加速,但我的胃和平衡器官告诉我并没有。我肯定是晕了!必须要吐。”以我的经验,晕车晕船是心理作用,读小学的时候开始每次必晕到吐,直到有一天自我鼓励别晕车了吧,结果从此就不晕了。
除了上面几个观点,还有一些同意文章观点的,例如,有人认为“当前VR难以解决文中的问题,短期内也难以解决”,以及“这个命题成立,VR的一切都是空”。
有一部分人可能未必是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而是情感和利益的角度来谈的。
雷锋网小编又问了从事军事VR领域的华如科技陈敏杰,他的观点是,“VR不仅仅是VR眼镜,配合上精确的空间定位或ODT(Omni Directional Treadmill,全方位跑步机),目前VR眼镜的晕眩感已经降低了很多,而且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体验感会越来越好。”
在小编看来,就像inWatch王小彬所说的,我们应该“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合理怀疑,但不被左右”。
VR到底晕不晕,需要消费者体验了之后才知道,实际上这跟个人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样。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