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干细胞报告》杂志上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通过人工办法,让皮肤细胞转分化为能合成雄激素的细胞后,可用来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症。他们希望这种方法将来能用来治疗有雄激素缺乏问题的人类男性患者。
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俗称“男性更年期”,主要由体内雄激素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引起,症状包括性功能减退、肌肉力量减弱、前列腺增生、骨密度降低、局部脂肪组织堆积、造血功能不足、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失调等。在临床上,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最主要的诊断标准就是患者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降低。
暨南大学的黄亚东及苏志坚等人在新一期美国《干细胞报告》杂志上报告说,目前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在临床主要应用化学合成的雄激素进行替代治疗,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肝功能损害、高血脂等症状,并有诱发前列腺癌风险。
由于睾丸间质细胞是男性体内雄激素最主要的来源,也曾有人利用干细胞或者诱导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出类睾丸间质细胞,但它们的定向分化效率低,并存在伦理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暨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查阅分析了大量文献资料及数据后,想到将皮肤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分化为睾丸间质细胞的办法。为此,他们首先筛选出参与调控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及激素合成的11个转录因子,然后利用其中3个转录因子的组合诱导实验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分化为具有雄激素合成分泌能力的类睾丸间质细胞。
研究人员对新华社记者介绍说,性腺机能低下的实验鼠睾丸移植了这些转分化细胞7到28天后,其体内血清睾酮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效果相当理想”。
他们同时指出,尽管人和鼠类的睾丸间质细胞在发育和功能上相似,但其转分化过程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包括转录因子的种类、组合以及诱导方法等。所以,下一步他们将开展人类睾丸间质细胞的转分化研究,阐明其具体机制,为将来的临床试验打下基础。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