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尚未全面落地,网约车市场竞争悬念仍在持续,各大平台也在悄然发力新业务应对市场变化。滴滴出行12月15日正式上线滴滴小巴业务,该业务主推短途拼车,意在解决地铁之后最后3公里问题,最先在北五环外,天通苑、回龙观大型社区等地运营。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滴滴小巴仍以私家车计入的方式拓展市场,主打车型为5-7座面包车、商务车,但也有部分私家5座轿车提供服务。一位滴滴小巴司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小巴业务更像是站点多元化设计后的城市公交,用户能够以更优惠的、方便的方式出行。不过,从目前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仍以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的模式运营的滴滴小巴业务,运营资质门槛仍是未来最大的挑战。
新业务上线
北京用户出行又有新方式。家住北苑家园社区的齐先生日前收到滴滴发来的滴滴小巴优惠信息,“轿车接送,4公里内只需3.99元,新用户首单免费”。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滴滴小巴业务于12月15日正式上线,该业务主推短途拼车,主要解决城市主干道之外的最后3公里“毛细血管”出行需求,目前仅在北京、成都等部分区域运营。据悉,开通地区的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滴滴出行来呼叫小巴,小巴会计算乘客上车点和下车点,乘客选择确认后,就会通知用户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乘坐小巴。
目前,滴滴小巴在北京地区运营范围在北五环以外地区,北至昌平区定泗路一线,西至海淀区上庄路沿线,东至京承高速沿线,覆盖北七家、天通苑、回龙观、霍营、北苑、上地、西二旗等大型社区。
滴滴出行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滴滴小巴车辆采用与租赁公司合作的方式,车辆与司机都来自租赁公司,滴滴平台负责司机服务培训。不过,该负责人未透露目前北京市场拥有多少辆车、哪些主力车型用于从事滴滴小巴业务,只回应称,路面上运营的小巴数量是根据实时供需而调整的。在高峰期,系统会通过提高价格的手段购买更多的小巴运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反之平峰期,系统会付出更少的费用抑制小巴供给。
小巴非“小巴”
处在专车、快车和大巴业务之间的滴滴小巴业务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小巴。
12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来到昌平区定泗路附近,该区域为滴滴小巴业务北京服务区域最北端。记者就地下单发现,滴滴小巴叫车并不困难,约10分钟之后,一辆五菱宏光的7座滴滴小巴车来到记者面前,该小巴司机李先生表示,目前平台处于业务推广期,公司会给予用户面额不等的优惠券,加之正值限号时期,小巴司机单量骤增。同时,平台也增添不少车辆,包括专车、快车的5座轿车也在从事小巴业务。
12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在昌平区天通苑附近使用滴滴小巴叫车,一辆5座的奇瑞瑞虎接到订单,司机唐先生表示,目前滴滴平台对小巴业务的司机和车辆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包括车辆六年以内车龄、司机三年以上驾驶经验,但平台并未严格要求从事小巴车辆必须为5-7座面包车或商务车,“原来的专车、快车也可以跑小巴”。上述小巴司机李先生也表示,平台正在大规模召车,没有严格的车辆价格规定,之前不能拉专车、快车的司机现在都可以跑小巴。
北京商报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李先生驾驶的五菱宏光目前市场价为4.18万-6.98万元,此前记者乘坐的另一辆小巴,车辆品牌为长安欧诺,当前市场价为3.29万-5.69万元。
滴滴小巴业务负责人、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表示,在车型和运营范围方面,滴滴小巴在目前7座车、3公里内的主力场景基础上,采取动态可调节的方式,接受5座车等其他车型。罗文介绍,滴滴小巴的车辆来源主要是汽车租赁公司和司机自有,滴滴参与协助、培训、管理小巴司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经过了出租车、网约车补贴大战,出行市场的最后3公里需求尚有商机可掘。滴滴出行方面日前给出的数据显示,大约70%的出行需求集中在3公里,人均每天3公里出行频次约为两次,短途出行是高频需求,市场空间广阔。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目前市场包括摆渡车、共享单车等多种出行方式都在掘金最后3公里市场。滴滴出行方面也表示,小巴是创新的模式和产品,为网约车、快车之外的补充,目的在于解决城市“毛细血管”交通,在环保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黑车难题等方面都有价值。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滴滴推出小巴业务的醉翁之意在于网约车新政后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有消息显示,北京市网约车新政出台在即,“京人京车”等规定将正式落地,包括滴滴出行、易到在内,对以私家车挂靠为主要模式的C2C网约车模式冲击不小。新政之后,传统网约车巨头发力新领域成为必然选择。
滴滴出行方面为此回应,滴滴小巴项目6个月之前已经开始在北京回龙观地区试运营,彼时网约车新政尚未出炉。
易观汽车与交通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旭也认为,从产品功能看,与公交和共享单车、电动代步车不同,小巴作为地铁站、公交站的接驳交通工具,是进一步细分市场的便民服务。对于不愿步行和骑车的用户,尤其在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时,小巴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并与专车形成市场协同,扩大了共享经济覆盖人群,同时,对黑车市场也是有力的打击。
资质门槛待破
面对巨大的最后3公里出行需求,企业开始发力新的商机,不过,运营资质这道门槛依旧是现实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显示,要全面提升城市公交服务品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分级管理和互联互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体系和平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上下联动、协同发展、信息共享、监管有力”。建立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关键设备设施运营技术条件准入、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第三方运营安全评估、运营统计分析等制度,夯实安全基础。
同时,加快城市公交法规标准建设。逐步形成以行政法规为龙头、以部颁规章为基础、以地方立法为支撑的法规体系,为城市公交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安全和政策扶持等提供法制保障。
在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看来,因涉及到广大消费者出行安全,我国针对公共交通的运营监管力度更强,门槛更高。不过,面对当下越来越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应该在保证用户出行安全的基础上,对滴滴小巴等业务的诞生保持鼓励态度。程世东表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目前面对道路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拼车等出行方式能够让市民以集约化的方式出行,国家也对此积极鼓励,滴滴小巴以5-7座的车型为主,集约化出行效果更明显。
不过,程世东也表示,国家对公共交通的管理方式一直从“公共”的角度出发,规定门槛较高,满足的需求相对单一,面对目前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国家未来也将出台相应的公共交通管理办法和准入制度。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