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到居民,这个小镇上的一切都处在不可挽回的病态之中,越走越深。
由于水源被污染,全镇人在几年前就只能买水喝。
靠垃圾赚钱的人家每月可以花几十块钱买水,但缺少收入来源的老太太却连买水的钱都拿不出——
这几桶救命水的价格,不过4块钱。
两位年轻的打工者面对镜头说:
「身体应该是坏了,但不查身体了。死也没关系,没钱没办法。」
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当整个镇子都要被垃圾毁掉,村民们却仍然坚持继续这份工作。
毫无疑问,动力只有一个:利益。
对这些沿海的小镇来说,垃圾处理几乎是唯一的财路。
原价4000元/吨的塑料垃圾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塑料颗粒,转手就能卖出8000元/吨的价格。
如果种庄稼,年收入就是固定的4000-5000元。但捡垃圾不一样,做的越多,赚的越多——
处理1斤垃圾能挣1分钱,小镇很多居民的月收入至少也有2000元。
站在垃圾处理链条顶端的商人们,更能靠剥削村民年入200万。
一位小哥想买车,家里人却一句话击碎他的幻想:
「别做梦了,你没钱!」
但他心里有数:只要再捡10年垃圾,他就能攒够钱,得到这辆梦寐以求的汽车。
贫穷,让这些人无法回头、也不敢回头。
更令人心酸的是,这部片子只是中国垃圾处理产业的一个缩影。还有无数乡镇在上演相同的剧情:
1995年,广东汕头贵屿镇开始处理电子垃圾,最繁盛时雇佣十几万农民工处理电子垃圾,2010年创行业产值50亿元。
2011年,河北文安成为塑料垃圾北方集散地,后来却由于「脏、乱、差」被政府取缔废塑料回收产业。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反而引发垃圾产业四处扩散,保定、邢台等临近市县迅速被垃圾处理商攻占,瞬间壮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世界电子工业将产生50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72%进入中国。而且大多数会走进小乡镇,成为村民的唯一生活来源。
穷人需要蜷缩在底层谋生,商人需要高居于顶层捞钱。
而我们只能撕开一包薯片的塑料包装,继续旁观。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