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手机做到了精准定位人,然后物体的具体位置可以大概确定,一旦人附近的物品离开,同时最近的人的ID就会关联这个物品ID。
• 置物架肯定用到了压力传感器,一旦物品离开,就会明确知道什么物品在什么地点离开,一旦物品回来,压力传感器同样会感应到。
• 深度学习可能是学习了人的购物习惯,可能用到计算机视觉做了人的动作识别,然后根据物品与人的ID进行关联,也就是二次确认。同时分析一个人的购物喜好,推测他会买的东西,提前做一些预判。
周翔提出,可能Amazon Go根本没有用到人脸识别的技术,“国外对人脸的隐私权是比较高的,未经允许采集他人的人脸会被起诉的”。在李飞飞的那篇推文下,有网友对此持抵触态度,认为如果是人脸采集,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Amazon Go的出现惊艳了很多人,不过并不是所有人对此表示欢迎,除了上文提到的隐私问题外,有不少人担忧,如果这种技术大范围普及(我们知道亚马逊是多喜欢2B业务),大量超市收银员将会失去工作,毕竟亚马逊在视频里承诺要在2017年初,于西雅图上线第一家Amazon Go。
不过这种技术究竟有多少“实操性”,还是存在很多的疑惑的,例如:
• 如果好几个人挤到一起买同一类东西(比如商场打折抢货,这是经常发生的),那么物品与人的ID关联还能保持精准吗?
• 如果用户把商品放回的位置是错的呢,这样也会被收费吗?
• 如果有人搞怪,将自己家空果汁瓶取代商店里的新鲜果汁,那么Amazon Go识别的出来吗?
“所以,这里要求购物的人得非常有素质才行”,周翔说道。我们对Amazon Go的诸多疑惑,或许过几个月就能在西雅图见分晓。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