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河南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及冒用同学身份贷款60多万元后,在青岛跳楼自杀;
2016年6月,高利贷从业人员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向女大学生提供“裸条”借贷,部分女孩因此走向色情交易被曝光;
日前,长春一名大一新生,校园贷款晚还6天,1万变4万,无力偿还,吞药自杀被救;
……
2013年,以分期乐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介入大学生借贷,之后,平台们集体发力迅速占领市场,鲜明的宣传语极具煽动性,“分期,只为更好的自己”“超前享受,没钱也能任性”“先消费,后付款”……同时,无序发展导致大学校园贷极端事件屡见报端,成为轰动社会的舆论焦点。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一天之内,国务院和各部委连发七道政策,掀起互联网金融整治风暴。在专项整治工作中,银监会明确将校园网贷作为整治重点,并与教育部等部门建立了校园网贷联合工作机制,防止校园网贷风险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记者调查发现,专项整治初见成效。一方面,高校严查校园贷代理,原本在食堂、教室等场所随处可见的校园贷海报已难觅踪迹;另一方面,多家校园网贷平台纷纷转型,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但肆虐于校园贷市场的黑中介和“裸条贷”依然在暗中活跃。
“失去工作”的校园代理
“你能想象,教室课桌上全是借贷宝、分期乐、助学乐的贷款传单吗?他们招募学生发传单,一天工资20多元,整栋楼都是传单。”何罄(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今年3月,因帮同学贷款,在哈尔滨读书的他成为助学乐的校园代理,每月底薪400元,拉一个同学注册,奖励10元。他想好了,多拉几个同学,完成几单贷款,就能有上千元的收入。对于每月生活费不高的他来说,这是不小的诱惑,但很快,何罄便放弃了。
“生意不好做了。”何罄说,今年5月,学校发生一起恶性贷款纠纷,一名学生用自己的信息帮同学在9个平台贷款数万元后被催收,其帮助的同学却在事后不认账,两人为此闹到了派出所,学校传得沸沸扬扬。与此同时,学校开始狠抓校园代理,到教室发贷款传单的学生会被扣留学生证。
“学校让辅导员摸查有多少学生做代理,开班会时,我们要签字承诺,此前没有贷款,以后也不会在网上贷款。”刚干了两个月代理的何罄赶紧辞职了。
事实上,对校园贷的规范早已开始。4月15日,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9月29日,教育部再度发文,在《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高校抓紧开展针对新生的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
10月19日,《IT时报》记者来到华东师范大学,这里已难觅校园贷宣传踪迹,该校学生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在车库、厕所等隐蔽的地方还有校园贷的宣传广告,现在已很难再看到。对于记者提及的贷款消费,多位大学生向记者表示:“消费会量力而行,即使分期购物,也会甄选平台。”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孙佳荣告诉《IT时报》记者,协会曾召集10家业务涉及校园网贷的会员单位召开座谈会,并发起成立了上海市校园贷绿色联盟,要求名校贷、任我花等会员平台遵循“五要五不”规则,包括不能在学校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和暴力催收。目前,联盟正在搭建共享机制,把联盟成员单位对各自平台的借款人信息、黑中介信息等进行全数据开放对接。
校园贷平台批量转型
监管趋严已成为业界共识,除专项整治外,上海、深圳、重庆、广州等地方行业自律组织都相继出台“禁令”,今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强压之下,诸多涉及校园贷业务的平台正谋求转型或退出。
10月11日,我来贷发文称,由于多地发文限制校园贷业务,平台于10月12日零点正式关闭学生申请通道,并于10月16日正式关闭已授信用户的提款服务。10月19日,名校贷CEO曾庆辉和任我花创始人Jake均向记者表示,正进军白领市场,将逐步缩小校园贷市场。
校园贷市场的两个老大哥,分期乐早在4月就已宣布品牌升级,看好白领市场,趣分期(现已改名为趣店集团)也在不久前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专注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
平台转型都有一个共同理由:用户结构发生了群体变化,留存的学生用户已经毕业,成为白领或蓝领。曾庆辉告诉记者,拓展白领群体,主要出于用户留存转化的考量。今年,名校贷有十万级的用户毕业,去年毕业人数只有几千人,白领贷内测后,发现逾期坏账很低,决定开拓该用户群体。
“信贷市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主、学生和白领,中小企业主的需求基本在10万元以上,白领流动性强,学生的消费需求一直都在。”Jake说,任我花今年4月进入该领域,但受监管所限,在近期宣布转型。
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自此,校园信用卡市场几乎停滞,直到2013年开始,校园市场作为互联网金融中未经开垦的处女地日益火爆。
转型并不容易,由于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的特征差异较大,相应的风控体系和业务拓展模式也要发生大的改变。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趣店集团因转型后,在全国范围内裁掉2000多名全职BD人员以及过万名兼职校园代理地推人员。
趣店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拥有足够多的非校园用户以及运营这些用户的经验积累,才有足够的底气转型,退出校园金融业务的同时,我们也成立了一家校园生态公司,为学生提供除金融以外的实习、就业、兼职等服务。”目前,新的学生群体已无法在趣店App进行分期消费。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趣店的转型一方面因为校园贷的任务基本完成,积累了大量注册用户以及基于用户基数的边际传播效应,同时地推公司的历史使命也结束了,二三线城市无需那么多员工去安排兼职、就业服务。但另一方面,从线下转线上,意味着营销方式、风险定价等都会不同,而且转型的领域与其投资人蚂蚁金服的市场有重叠的地方,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撑,某种程度上会比较被动。
此外,当平台转型或退出后,学生贷款时的个人信息安全谁能来保障?互联网时代,用户虽是生存之本,却仍不乏思路难预测的平台。“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仅是在校园贷行业,根源上,应加强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普及,并加强对学生群体风险意识的教育普及。”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说。
屡禁不止的黑中介
尽管平台都在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里从此便“安静”了。在实际调研中,校园贷绿色联盟发现,校园贷风险事件频发,黑中介难逃干系。“有些平台没有地推团队,校园里却不乏它的‘黄牛’,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黑中介给几十或上百元,学生就‘出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有学生录视频认证身份信息,结果糊里糊涂就被贷款了。”孙佳荣说。
除了线下的“自发黄牛”,在QQ群中搜索“大学生贷款”能得到上百个用于贷款的QQ群,在这些以“XX大学校园贷款”“X城市校园贷款”等命名的QQ群中,有人没日没夜地吆喝各大平台贷款秒放的消息,一人甚至是数十家平台的“中介代理”,其中不乏专向女大学生提供贷款的“裸条贷”。女学生向发布人提供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和视频,线下商量好利率、借款日期后再选择平台打款。平台可以是借贷宝,也可以是微信或支付宝。
“周息10%,最长三个月,先拍照片、视频,把个人、同学、父母联系方式、学信网资料发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