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角度来看,董筱磊认为,银行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是趋同化的。“银行也把场景服务变得更多,收费不断地往下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开始少量收费。未来市场作用会使得双方形成一个收费均衡点,业务模式也会越来越相似。互联网金融机构和银行相比短板是比较多的,因为毕竟第三方支付是小额零售,是作为支付补充这么一个定位的,大额支付包括企业性支付主要还是通过银行来做的。所以从支付角度来讲,只是在小额零星的支付领域二者会越来越像,从更大范围来看,银行比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是有明显的优势的。”
就在国庆节假期中,央行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布了最严政策,而这项新政特别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机构的个人支付账户进行了约束。据央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与对银行的要求类似,自2016年12月1日开始,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个人开立支付账户的,同一个人在同一家支付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全功能支付账户。同时要求,支付机构自12月1日起,在为单位和个人开立支付账户时,应当与单位和个人签订协议,约定支付账户与支付账户、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之间的日累计转账限额和笔数,超出限额和笔数的,不得再办理转账业务。
对于上述新规,支付宝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对此暂不做回应。而微信支付方面则向记者表示,将一直执行以下限额:转账单日最高支付20万元;面对面单日最高支付1.5万元;单个红包最高200元,单次最多发100个;使用银行卡发红包,单卡单日最高5万元,零钱单日最高10万元。
实际上,手机支付领域的混战也越来越激烈,除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有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等。当然,还有高调入局的华为和小米,这让银联支持的NFC支付(近场支付)也实力飙涨。而在业界看来,所有的支付最终趋势都会向收费靠拢。
达睿咨询创始人、首席分析师马继华认为,“只要能够形成消费闭环的,可以向后端商家来收;而向不能形成消费闭环的业务收费,应该是个大趋势。”
另据陈莉的说法,尽管最终费用会转接到哪一方还不能确认,但从目前来看,银行和企业会让利给用户,因为NFC从目前来看都是直接和银行挂钩合作,所带来的用户和交易数据都是银行自身不能达到的。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