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共享单车平台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包括两周前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的C1轮战略投资及新宣布的C2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C轮投资方中,除了小米、顺为,其他投资方都或多或少与滴滴有关联。其中,美国对冲基金Coatue曾在今年五月曝出参与了滴滴30亿美元的融资;此外,中信产业基金、元璟资本、Yuri Milner、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也都是滴滴投资方。
可以看出,对ofo的投资,是滴滴及背后资本的一次集体出击。
滴滴为何要与ofo深度绑定?
滴滴投资ofo,无非是瞄准了“最后三公里”的机会。
当前国内在“最后三公里”领域仍是一个非常初级的状况,也没有系统性服务商。根据2014年数据,全中国有142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6个城市人口超过千万,交通的繁复令“最后三公里”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在这种境况下,单车因其轻便性获得了人们青睐,当然也引起了出行领域重要公司的注意。但真正考虑单车出行时,滴滴却迟疑了。
“滴滴也一直在思考最后三公里的解决方案,因为专车和出租车实际上是三公里距离外的”,ofo和滴滴的投资方经纬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表示,滴滴一直在自建团队和找外部团队之间犹豫。
直到滴滴方在与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见面,两周内双方终于敲定了融资。
在滴滴和ofo及其投资人看来,共享单车领域已经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徐传陞称,以专车和快车为例,2012年之后的这几年,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ofo则是在1年的时间里,把日订单量从200单做到了50万单,“过去的专车快车,现在的ofo都是经历着高速的增长,这个势头是类似的”。
与此同时,在滴滴和其投资人的帮助下,ofo的融资速度也得到了加速,一些机构看到滴滴参与后也加快了走流程的进度。当然,帮助最大的还是滴滴及其投资人群体,通过资本的集体绑定后,ofo将会被深度纳入进滴滴体系,并很有可能在滴滴平台上直接被调用。
而此次入局的小米和顺为资本在此前早已在出行领域有所布局。据了解,骑记、纳恩博、云马等出行领域企业均由小米系投资或控股,并已推出电单车、平衡车等多个品类;其中,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作为小米生态链的幕后推手,扮演了颇为重要的角色。
不过,对于如何与小米系资源进行整合,ofo方面暂时并未透露具体细节。
下一步是走出校园
几乎在拿到融资的同时,ofo就已开始筹划其扩张计划。
戴威表示,此次C轮融资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第一,团队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ofo团队;
第二,软硬件升级,加强研发,投入更多资金到整个自行车研发中去;
第三,战略布局,继续扩张业务,ofo会投入更多的车辆来提供服务,实现高密度投放。
由此可见,在战略上,ofo将把重心放在硬件升级和业务扩张两个层面。
硬件升级层面,ofo昨日晚间宣布将推出新一轮大版本硬件升级,涉及车轮、车胎、车座等各个维度。不过戴威同时强调,和竞争对手不同,ofo并不会生产车,目前平台上除了一小部分用户共享的车辆,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向第三方公司采购的单车。此次硬件升级主要也正是面向这部分采购车辆。
在业务扩张上,ofo昨晚已表示将首次迈出其一直专注的校园市场,向“非师生”用户开放。根据ofo官方介绍,城市用户收费标准为每小时1元,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摩拜的收费标准为每半小时1元;而ofo校园师生用户收费为每小时0.5元。
虽然在价格上有着一定优势,不过社会场景需要面临的损坏率等问题却比校园场景高上不少。但在戴威看来,城市和校园一样,也是封闭的,或者说是个放大版的校园,“没有人会把自行车从北京骑到河北作为一种日常通勤方式”。
他进一步称,无论是校园场景还是社会场景,投放密度高、单价低和骑起来舒服方便都是最核心的诉求。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