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淘气榜”第一名的“淘气王”来自贵州,她是一位超级互动达人。近一个月均评价、社区发帖以及在“问大家”的回答数多达140条,并且每条评价都非常用心,平均不低于15字,这相当于每个月在平台上码字2100个,一年码字两万多。
而这些用户产生的原创内容又可以丰富淘宝商品的内容生态。
数据显示,2016年5月,手机淘宝月活用户3.7亿,深度活跃用户每天登陆7.2次浏览18个商品,许多用户在浏览商品、阅读内容、社区互动上花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每天有2000万条关于商品的评论和分享在手机淘宝产生,与此同时手淘“社区”里无数个“圈子”悄然冒出。
阿里CMO董本洪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有好货”、“必买清单”这些产品细节都是淘宝往内容电商转型的表现。“每个人都能逛、都能玩。淘宝已经从网购属性,变成媒体属性。”董本洪说。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趋势是直播,淘宝直播作为一个内容产生产品,在诞生三个月后,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图片说明:淘宝直播页面
淘宝直播负责人陈镭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从数据上看,100万人的观看会带来32万的加购(把商品放入购物车)。借助淘宝直播,新的形态、新的物种正在淘宝内落地生根。我们相信未来两年内,九成网红都会加入淘宝直播。”
淘宝直播作为业务,更多是以丰富的内容来固化消费者对于淘宝直播的心智,它的内容组成是一条长尾,分布着各种消费领域KOL,如网红、村红、明星等群体。
目前淘宝直播已经形成了两种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一种是导购分成,网红拿广告佣金;另一种是主播达人模式。相对于浮躁的秀场直播模式,淘宝直播对于阿里巴巴的内容建设来说,更加直截了当。
“从观众成分和消费者心智上来看,都是带有强烈的消费属性。”陈镭说。
回到这次造物节上,直播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无人机航拍直播、VR游戏直播、会场VR实时直播……这还不算“天天兄弟”和“奇葩天团”的现场真人秀PK直播。从造物节的阵容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淘宝直播的野心。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一个节能够成为节,必须要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然后才能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电商造节之所以令人疲惫,在于它赤裸裸的营销目的。
更大的危机来自于更多垂直电商的出现:小红书、洋码头等跨境电商平台正在崛起;以“次元仓”为代表的二次元电商平台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集;就连前段时间被“打脸”的神奇百货都是盯准了泛二次元电商领域。虽然他们的体量与阿里不在一个量级上,但年轻人才是未来。成立已经13年的淘宝必须要变得更酷一点,才能吸引他们。
7月22日,造物节第一天刚刚开始。我们暂时无法从更多人反馈中判断造物节办得是否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但淘宝已经在尝试了。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拉拢年轻人和淘宝转型的目的外,新办一个节,阿里巴巴还有它更深层的商业逻辑。
虽然淘宝方面强调这是一次单纯的线下活动,但可以观察到的是,线上的配合营销也是存在的,72家店也或多或少做了5-8折的促销处理。线上线下合作的用意,极有可能像双十一晚会一样起到一个联动的效果。
在造物节发布会上,阿里无线事业部资深技术总监庄卓然在发布会上还宣布了GM Lab正式启用的消息,GM Lab全名GnomeMagic Lab,从今年3月份开始组建,专注VR/AR技术的研发。阿里巴巴试图树立自己技术驱动的品牌形象。
另外,此次热点的创意性产品和科技热点很多都是非标品,流量和物流等诸多问题不可控。也不可能像3C标品一样可以分仓处理——他们都是一些货量小、较分散的产品。现在平台式的玩法是否适合非标品,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而阿里一旦把非标品优势把握在自己手中,未来更可期。毕竟3C起家的京东在标品上还是有优势的,即使有天猫电器城与之对抗。京东也一直在通过活动延伸3C以外的优势,两边都在互相渗透。
更多的猜测来自618。年中的时间节点上,阿里巴巴确实缺少一个“节”与之对抗,虽然有天猫品牌日的营销活动在,但与618似乎并不在一个量级上。阿里巴巴在回应这个问题时,给出的答案是,“这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儿。”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